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三國前傳 > 第49章 朱穆遭囚與陳龜拜表

第49章 朱穆遭囚與陳龜拜表(第5/6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樅雩樓召喚老祖宗來到後世科舉:啟稟皇上,狀元郎又發瘋了斬神:我在斬神修遮天法斷案小吏:玩轉古代官場天命敗家子一人:開發技能可以不斷變強我刷的影片通古代,古人求別停低寒質子歸國萬人嫌?我逆父逆君逆天!絕世太子:我的江山我做主邪帝追妻:腹黑相公AA制我要北伐,大楚第一將紅樓:風華首輔忍界,一天漲十卡,我成最強風影四合院:流氓是這樣煉成的穿越到戰國,誰說天下苦秦久矣從農家子到宰執天下三國:化身孔明,這次北伐要成功大唐:開局被當成妖怪怎麼辦?

年,匈奴多次攻打我們的營郡,殺害我們的官吏,欺負我們的老百姓,戰士們死在沙漠裡,老百姓的腦袋被掛在馬鞍上,有的地方甚至全家都被殺光,整個村子變成一片廢墟,孤兒寡婦在空蕩蕩的城裡哭泣。野外沒有青草,家裡像掛著的磬一樣空蕩蕩的,雖然人還活著,但實際上和死了沒什麼兩樣。

去年幷州發生水災和蟲災,糧食歉收,老年人擔心自己活不到年底,年輕人也害怕被貧困和災難困住。陛下您把老百姓當成自己的孩子,老百姓也把您當成自己的父親,怎麼能不日夜操勞,關心他們,給他們一些安撫和救濟呢?

以前唐堯把自己的兒子捨棄,禪讓給虞舜,就是希望老百姓能遇到聖明的君主,而不是殘暴的君主。所以古公亶父拄著柺杖離開邠地的時候,老百姓都跟著他,人數增加了五倍;周文王被尊稱為西伯的時候,天下的人都歸附他,難道是因為他給老百姓送金送寶嗎?不是的,是因為他施行仁政。

近世孝文皇帝因為一個女子的話,廢除了肉刑,體現了他的仁德,是漢朝的賢明君主。陛下您繼承了中興的大業,應該像光武帝那樣,關心朝政,可是您卻沒有把心思放在這上面。而且現在的地方長官很多都不稱職,有些還是宦官推薦的,他們害怕違背宦官的旨意,只想著眼前的利益,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的嘆息和抱怨,會招來更多的災害。匈奴這些外族很兇悍,趁著我們國家衰弱的時候就來侵犯;而我們的倉庫裡的財物卻被那些貪官汙吏像豺狼一樣吞食,國家沒有取得什麼實際的功績,這都是因為將帥不忠誠,奸臣當道造成的。

以前涼州刺史祝良,剛到任的時候,對很多違法的官吏進行了懲罰,太守、令長被他貶黜了將近一半,沒過多久,就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樣的人應該得到賞賜,以鼓勵其他官員。應該更換那些不稱職的牧守,清除那些奸惡的官員;還要重新選拔匈奴、烏桓、護羌中郎將校尉,挑選有文才武略的人,給他們明確的法令;免除並涼二州今年的賦役,赦免罪犯,讓國家有一個新的開始。這樣的話,好的官吏就知道奉公守法會得到好處,壞的官吏就會知道營私舞弊會帶來災禍,匈奴的馬就不敢再窺視我們的長城,邊境地區也就沒有憂患了。”

這封奏疏呈上去之後,桓帝看了,心裡也有點觸動,覺得陳龜說得有道理,就對幽並二州的刺史進行了更換,並且對自營郡太守都尉以下的官員也做了很多調整;還免除了並涼二州一年的租賦,讓老百姓的日子稍微好過了一點。

陳龜到了任上之後,雷厲風行,那些州郡的官員都很害怕他,鮮卑人也不敢再來侵犯邊境了。他還節省了很多費用,一年下來能省下億萬錢財。

可是大將軍梁冀和陳龜有仇,就向皇帝進讒言說陳龜破壞國家的威嚴,是為了自己獲取功勞和聲譽,而且匈奴人根本不怕他。陳龜因此被治罪,被召回京城,免了官職,回到家鄉。

後來,陳龜又被徵召擔任尚書,他多次彈劾梁冀的罪狀,請求皇帝立刻誅殺梁冀,真是個硬骨頭。可是桓帝卻一直沒有回應他。陳龜知道自己得罪了梁冀,肯定會被他害死,乾脆就絕食不吃飯,七天之後就去世了。西域的胡夷和並涼地區的老百姓,都為他感到悲痛,紛紛去他的墓前哀悼祭祀。

那匈奴、烏桓等外族的軍隊,聽說陳龜被免職了,又來侵犯邊境。朝廷沒辦法,只好派屬國都尉張奐擔任北中郎將,去抵禦匈奴和烏桓。

張奐到了邊境之後,正好看到敵人在焚燒搶掠各個堡壘,烽火連天,戍守計程車兵都嚇得驚慌失措。可張奐卻像個沒事人一樣,穩穩地坐在營帳裡,還談笑風生。他暗中派人去離間烏桓和匈奴的關係,讓烏桓去攻打匈奴,結果烏桓搗毀了匈奴的營帳,還殺了匈奴的別部屠各渠帥。

然後張奐再帶領軍隊去進攻,匈奴人嚇得不行,趕緊認罪投降。張奐因為南單于車居兒,也就是兜樓儲的兒子,叛服無常,就把他抓了起來,上奏請求改立左谷蠡王。桓帝不同意,還是讓車居兒回去了,把張奐召回京城,任命種暠為度遼將軍。

種暠到了任上之後,採取懷柔政策,對邊疆的百姓和外族進行安撫,同時賞罰分明,讓羌胡的人都很佩服他,願意為他效力,邊境地區也因此變得安定下來。種暠還把烽火臺和了望哨都撤掉了,讓老百姓過上了平靜的生活,多年來戰亂不斷的朔方,終於恢復了安寧。

這真是應了那句話:“防邊尚易用人難,要仗臣心一片丹;果有忠賢司閫外,華夷何患不同安!”

不過,這後漢的朝廷裡,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事呢?是會繼續太平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顛覆之射鵰書生兇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