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永樂盛世,差在西洋?(第2/2 頁)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也覺得這個辦法很好。
這個時期雖說實行了科舉制度,但是大部分考中科舉當官的還是世家子弟。
多數人都是相識的,互相包庇隱瞞都是常態。
李世民也不得不用御史等來制衡一二。
眼下這個辦法,不錯。
至於你不舉報別人?那麼別人舉報你啊。
和光同塵?和不了一點。
明·崇禎年間
崇禎看著天幕上大明百姓逐漸恢復民生。
家有餘糧,國有餘財。
含淚:“列祖列宗在上,孩兒不孝,真賑不過來,真沒錢啊。”
天幕播放朱棣的政策實行後。
大明何處都是勞作之景。
迴歸故土的,開墾荒地的,百姓的臉上都是希望。
那是對生活,對未來的希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眼神也不再似剛才般無神。
【朱棣的政策講究一個字“快”,朱棣放權給地方官,只要地方發生災禍,只要地方官員核實準確之後,無需上報中央朝廷便可自行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除了發放糧食之外,朱棣還規定,朝廷出錢幫助災民贖回被賣的兒女。】
【在賑災的很多方面朱棣的做法比朱元璋強上很多。】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朱棣廢除了明朝的陪納制度。】
【陪納指的是地方發生災禍有百姓逃離,那麼逃離百姓的賦稅徭役將由其他人均攤。】
【起初這一政策讓百姓互相防備,減少了逃跑的事情,十分奏效。】
【但是朱棣發現,逃跑的不用交稅,沒逃跑的多繳稅負。】
【長此以往逃跑者越來越多,留下來的百姓稅收越來越重。】
【這不是逼著百姓逃跑嗎?都跑光了了就一點賦稅也收不上來。】
【於是朱棣便廢除了這個政策。】
隋·隋煬帝時期
楊廣摸著自己性感的小鬍子略加對比。
他五徵漠北,朕遠征高句麗。
他文治百姓,朕的父皇也文治卓越。
他疏通大運河,朕修建大運河。
朕和十大帝王只差一個下西洋!
對!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輕笑一聲。
“自古以來,以仁待百姓者無不效仿漢文帝。”
“輕徭薄賦,減免賦稅,鼓勵開荒。”
李世民搖了搖頭,史書在前為君者效仿便可成就天下百姓。
不知那隋煬帝為何有取死之道?
“其中最難的是減免賦稅以後,國家財政減少,此時如何應對國家龐大的支出?且讓我一觀。”
“難不成下西洋果真如此賺錢?”
別說是劉徹了,李世民都十分心動。
瞥了一眼站在門口畢恭畢敬的李承乾。
故意沒有說話,自己這個兒子還需要磨練。
用李泰給他上上壓力,等李泰來了在呼喊他們一同進來作答。
:()一龍二鳳三小豬,四痞五秀六和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