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監督員(第1/3 頁)
無奈之下,張帆只得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總算在陽光高照時,張帆來到了這次的目的地。
四九城衛生所!
在這個年代,想成為醫生就需要醫師資格證。
而要拿到這個證除了正式培訓、學校畢業以外,
唯一的途徑就是在衛生所參加考試了。
當然,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剛建國不久,各行各業都需要從頭開始。
如果再過幾年,各項規章制度建立起來,管理更為嚴格後,
要取得醫生執照將會困難得多。
“同志,我是來參加主治醫生資格考試的,請問是在這兒嗎?”
走進衛生所,詢問了前臺後,很快便找到了考場所在。
這是一間很大的教室樣的房間,
前方擺放著講臺般的大桌子,桌旁坐著三位身穿醫生制服的老專家。
他們是此次考核的主要考官
相對的方向擺了幾排書桌,
稀稀拉拉地坐了三四個大約三十多到四十歲左右的參考者。
能來參見這種正式考核並獲取醫師資格的人,在當前社會中確實是少見的。
“小夥子,你也是來考試的?”
那三位考官顯然被張帆稚嫩的外表震驚到了。
醫生這個職業,可是需要透過時間一點點累積的。
眼前這位“孩子”看起來至多十六七歲!
竟敢來參與主治醫生的資格考? 這豈不是鬧劇?
“是的,我就是為了這次的主治醫師資格考試而來!這是我的身份證明、街道辦開具的推薦信和個人申請。”
面對這樣的反應,張帆一點也不感到驚訝。
坦然無畏地遞出了提前準備的各種材料。
自抽取到了醫學知識大禮包後, 張帆就開始著手籌備今天的這一切考試。
提前辦理申請手續的同時,也去做了推薦書的申請。
幸好現在的時代與未來對成年人概念稍有不同,
十七歲被認為已經是合法成人(情節需要請別苛求細節)。
除了實際婚嫁需達法定年齡外(該資料為實際史料)。
有了街區認可,參加主治醫師資格評定並不是難事兒。
當然,放寬年齡限制,並不代表考核要求的簡化,
反而在生與死間的抉擇者們中,年紀愈輕,檢驗過程則更為嚴峻嚴格。
“年輕人啊,當醫生是一項十分嚴格的工作,不要在這裡開玩笑!”
為首的主考官手裡拿著張帆的資料,並沒有急著翻閱,而是帶著嚴肅的神情提問。
“你的醫術是從何處學得?是家傳,自學,還是透過學校教育獲得的?”
“我不是在學校學的,不然也不會來這裡參加考核了。”張帆搖了搖頭,嚴肅回答,“我母親是一位前線的軍醫,從小就給我嚴格培訓。
我能成為一名醫生,也算是繼承了她的遺願。”
張帆的母親曾是一名在戰場上救死扶傷的一線軍醫,拯救了許多戰士的生命,並因功績顯著而廣受尊敬。
這些事蹟讓張帆的前身為之深感自豪。
聽到這句話,三個考官的神色立即變得肅穆了起來。
在這個年代,但凡與軍隊有關的一切都是令人尊重與關注的物件。
等到考官們仔細查閱完張帆遞交的相關證明檔案,並確定無誤之後,他們的目光變得更加尊敬,甚至還帶有同情的色彩。
原來,張帆不僅家庭成員都在戰事中為國家犧牲成了烈士,而且他還有個小妹妹需要照顧,並肩負著完成母親遺志的責任。
這份責任,讓這個年輕人顯得既不凡又有骨氣!
“很不錯!小夥子有擔當!真是為你們一家英雄的品質而感到榮耀!”年長的評審首先打破了沉默讚揚張帆。
隨後又嚴肅補充,
“不過,請理解我們的責任,是為了對人民群眾,未來病人和社會負責,無論你的背景如何,我們在考核過程中都不會提供任何形式上的偏袒,規則是一致的,我希望你能明白這一點!”
“我知道!我一定會讓大家看到我的能力,不負期望!”張帆毫不覺得這樣處理有問題,反而認為正是應當如此公平。
見他這樣的表態和決心,幾個考官都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
隨即讓張帆準備參加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