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朱文正的適應,朝堂眾人的驚懼(第2/3 頁)
?
他們是在害怕自己完不成指標,會被懲罰嗎?對,一部分人確實是這樣想的。
但現在若是反對,這一點該怎麼反駁?
前面的百強縣、十佳府他們都已經同意了,若是沒有同意那兩項的推行,現在即便朱文正這樣說,他們也可以從禮制,從其他方面去反駁,但現在,就是行不通了。
現在就是誰要是敢反對,就是說明自己沒有信心去完成指標,一旦說出,輕則失去現有的地位,重則還會面臨牢獄之災,甚至是性命能不能保全,都還是另外一回事。
而且到了他們這個地位,誰願意輕易在這麼一個嚴肅的場合之下,說自己的能力不行?
這不是在給朱元璋藉口與理由,對他們進行清洗嗎?
而且這些人看著自己底下的這些人,被朱元啟的那些大餅給忽悠得不成樣子的模樣,這讓他們更是一陣嘆氣,他們若是不應,恐怕以後自己在自己的部門裡,都沒有什麼威信了。
一部分人看著朱元啟,目光更是深深的忌憚,朱元啟這番,有百強縣與十佳府開路,再到勞模部,直接將目標對準下面的那些人,而非他們這些尚書,從而逼迫他們來抉擇,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簡直是有些可怕了。
許多人眼中,朱元啟在軍略這塊,確實極強,可以說是大明的戰神也不為過,為大明東征西討,開疆擴土。
但在朝堂之上,除了李善長這些人,一部分人甚至認為朱元啟不適合待在朝堂之上,哪怕朱元啟提出不少利國利民之策,但以往的低調,讓一部分人以為朱元啟也就是這樣。
但今天,這些人屬實是被開了眼了。
在朱文正話音落下之後,劉基緊隨其後,出聲贊同,而三大局,更是無條件的跟上,紛紛贊同,隨後則是工部,以及大都督府的眾將,紛紛出聲贊同。
李善長看著眼前的一幕,他就知道,如今大勢所趨,不會為個人所改變了,再加上朱元璋與朱元啟鮮明的態度,李善長隨即也是出聲贊同。
李善長與徐達的共同出聲,中書省之下的官員,同樣開始出聲贊同。
朝堂大勢,向著那一部分人壓去,楊思義等人無可奈何,最終只得心中嘆氣,隨即紛紛開口贊同推行。
這一次,所有人都是見識到了朱元啟的能力,有道是吃一塹長一智,大部分都開始正視起來,他們的明王朱元啟了。
同時一些人也是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如今朝堂之上,朱文正與徐達不用多說,包括地位等同各部的三大局,還得加上中書省以及即將組建的監察部的劉基,甚至是大都督府。
朝堂之上,儼然已經漸漸被朱元璋所控制,因為這些人,都是堅定的皇黨,一旦朱元璋或者朱元啟開口要推行某一件事時,只要其餘各部不能形成統一,那麼朝會之上,提出的策令就會被透過。
起初都沒有去注意,但如今即便注意到了,他們卻是沒有絲毫的能力去改變。
要麼將這些人逐出朝堂,要麼,這個朝堂之上就是朱元璋與朱元啟佔據絕對優勢。
他們現在更是突然發現,這監察部的出現,儼然就是在分割御史臺的權力,然而在這個關口監察部出來,御史臺的人卻是連氣都不敢出,更是讓一部分人無比的憤怒。
想到這些,許多人都生出一身冷汗,他們突然發現,各部的職權,似乎減少要成為了一種趨勢。
前有工部,分離出來的成為了三大局,後有戶部,分離出來的財權成為了如今財部,現有御史臺,分離出來的監察權被分割,成立了監察部。
至於軍中,大都督府的許多權力,同樣在被進行分割,宣軍司、廉軍司等等,似乎都在進行細化。
他們不敢再去想,因為這些部門,都是因為發生了大事才應運而生的,他們心中都不願意去相信,這是朱元璋與朱元啟早已經謀劃好的。
而這些部門的誕生,不過都是恰巧罷了,三大局是立國之前就已經分離的,財部是因為戶部犯事,宣軍司更不用說,監察部也是因為建寧府等三府之地的事情,御史臺太過失職所致,想到這裡,這些人才總算是好受了一些。
朱元璋與朱元啟不知道這一部分人在想些什麼,也無心去理會,現在眾人都同意,他們也是高興。
這一套新的指標制度的實行,必然與原先肯定會有所不同,畢竟這套新指標,可以說將會很是明確各部要去做的事情,並且不僅是去做,還要去完成的。
朱元璋隨即開口。
“朕很是欣慰,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