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兵戈(第1/2 頁)
天嘉七年(566年)
四月。
陳帝陳蒨崩於華林園,太子陳伯宗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光大元年。
群臣議大行皇帝之諡,不能定,新帝陳伯宗親自臨議,排眾疑。
群臣於是為大行皇帝上諡曰文皇帝,廟號世祖。
五月。
進章昭達為中衛大將軍,加到仲舉(二品)右光祿大夫,韓子高(三品)散騎常侍。
以尚書省起部、水部二曹新置工部尚書,以太子家令毛喜為(三品)工部尚書。
又以太子中舍人蕭引為(四品)吏部侍郎,任忠為(四品)驍騎將軍,程文季為(四品)遊騎將軍。
罷安成王陳頊中書監之任,賜宅邸以榮養,併為其加(一品)司空銜。
至於其餘重臣,陳伯宗皆加安撫,群臣於是無異心。
是月,吐谷渾龍涸王莫昌附周,周帝宇文邕以其地為扶州。
六月。
建康城東。
青溪之上。
一葉小舟緩緩而行。
長夏炎炎,青溪岸側,蟬鳴鳥唱,不絕於耳。
忽而,有歌聲自岸側傳進舟中。
那歌聲唱道。
“鬱蒸仲暑月,長嘯北湖邊~”
“芙蓉始結葉,花豔未成蓮~”
聽得這歌聲入耳,那舟上的商客,竟是感嘆連聲。
“未意不過十年,復見前梁大同風儀。”
那撐船的老艄公聞得此言,不禁心頭一動,側身回視,但見那中年商客,正以衣袖拂面,擦拭淚水。
老艄公年已七十,在這建康都下,見慣了興衰,只是出言寬解道。
“陳氏天子善治世,新天子亦素有賢名,客人無慮,太平天下,自將常葆矣。”
那商客聞言,止了哀傷,只垂首道。
“老丈之言甚善。”
“我本吳中人士,早歲流落嶺南,常在東南行海貿。”
“十載之前,我往都中易貨,時齊人大兵臨境,奪我貨物,刀劍臨身,幾或將死。”
“幸得官兵搭救,終於苟活。”
那商客似又憶起悲傷之事,哭而言道。
“可憐我兒喪於當時刀兵矣。”
老艄公倒是極少見到這般多愁善感的商人,便想著起個話頭,救他出來,他便道。
“昔人已矣,客人節哀。”
“客人既在嶺南商貿,可知那流求金山之事,小老兒甚好奇。”
誰想那商客一聽金山,便立時找回了狀態,他抬頭看向艄公,手中邊比劃邊道。
“東寧金山,南道商旅誰人不知,此間同都中買賣作罷,我亦有意往東寧貿易。”
老艄公接著問。
“客人要往彼處淘金?”
那商客面上淚漬還在,聞言卻是哈哈笑道。
“東寧淘金客及奴人有數萬眾,欲往淘金,其實甚難。”
“然則數萬人物,日用難以自給,行船運貨,其利極多。”
“況且我於嶺南有故友,素與桂、交等州豪酋相善,能獲生口發賣東寧。”
“老丈可知賣一生口,我將獲利幾何?”
老艄公見那商客似哭似笑的臉上浮著一團貪婪,他隨口猜道。
“或許倍之?”
那商客聞言哈哈大笑,做這生意的門路極難得,他倒也不怕告訴他人其中內幕,只道。
“我費錢二千購絹帛,以此絹帛即能購一生口,賣於東寧為奴婢,則得萬錢。”
“便計水陸途費,其利亦在三倍之上。”
老艄公聞言心中暗驚,只奉承道。
“郎君之大富貴,計日可待也。”
那商客聞言亦喜,摸出十幾文銅錢,放在船上,道。
“承老丈吉言。”
“但願天下勿有干戈。”
那艄公得此意外之財,不由連連稱謝。
此間,舟已行至青溪橋畔。
二人只聽得一陣馬蹄聲響,自那橋上傳來,抬首,便見一青衣健兒身騎駿馬向遠處的建康奔去。
那商客只聽見艄公苦澀言道。
“郎君,那驛人背插三色旗,是朝廷的五百里加急傳驛。”
“千里之外,恐怕又有兵戈將起了。”
————
驛馬馳入建康。
那封五百里加急的奏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