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徐山定親(第1/2 頁)
第85章 徐山定親
賈瓊等人回到杭州時已經十一月中旬,過不了多久就要過年了。
明年二月武舉就要開始,徐山今年也回家來過年。
他也不打算再回寧波了,準備直接在家備考,順便補一補文化課。
徐山跟著餘萬年曆練了接近兩年,跟倭寇也幹過兩三場,積累了不少帶兵經驗。
而且這幾年他的學業也沒有停,沈巖一直有去信督促他,徐山的文章考個文秀才也不難。
這一次武舉,徐山可以說勢在必得。
大楚武舉六年才舉行一次,也沒有文舉那麼煩瑣,只考府試,鄉試和殿試三場。
考試內容分為文試和武試,文試考策論,兵法,戰陣。
武試考舉重,耐力,步射,騎射,兵器。
殿試時文試成績最好的前十六名還要進行比武,決出武狀元。
因為武舉六年才一次,而且錄取人數遠低於文舉,所以考中者授予的官職比文舉更高。
考中府試者是武秀才,如果參軍,可以授予正七品總旗(把總)之職,大概相當於排長。
(括號外是衛所兵官職,多為世襲軍戶;括號內是營兵官職,多為招募兵團。錦衣衛等禁軍除外)
當然武秀才晉升空間有限,除非立下大功,不然最高也就能升到百戶(把總)。
百戶依然屬於大楚的低階武官,正六品,相當於連級幹部。
鄉試考中了那就是武舉人,這個起點就要高一些了,可以直接授予百戶之職。
正常上限可以升到從四品鎮撫使(副守備),免強算是中級武官了,相當於團級幹部。
考中殿試那就是武進士了,武進士錄取人數非常少,每次也就在五六十人左右。
這主要是迫於勳貴施壓,怕武進士太多搶了他們的位子。
六年只有五六十人,其含金量可見一斑,起點自然更高。
普通武進士初授官職,最低也是從五品副千戶(副千總),好一些的直接就是正五品千戶。
如果是中了武狀元,得了皇帝喜愛,那有可能起步就是從四品鎮撫使。
武進士起點高,晉升空間也大,官至正二品都督僉事、總兵、提督都沒有問題。
如果運氣好的話,甚至可能擺脫文武之別,轉到兵部供職。
最後晉升到兵部尚書,總督的也不少。
兵部尚書自不必說,掌握除禁軍外所有兵馬調動之權,是有機會入閣的國之重臣。
總督可以節制一省或者數省軍政大權,絕對的封疆大吏。
總兵,提督,總督,基本算是武將的天花板了。
他們之上,也只有正一品都督了。
五軍都督掌管天下兵馬,在大戰時可以出任一方統帥,節制各路軍馬,但是非公侯這樣的高階勳貴不能擔任。
親軍都督掌管所有禁軍,一般由皇帝心腹或者皇室宗親擔任。
當然大楚還有個最高軍職,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相當於天下兵馬大元帥。
這個自大楚立國以來,除了太上皇自封過,還沒有其他人被授予過,跟沒有也差不多。
武進士直接就是四品五品起步,比文科進士六品七品的品級要高多了。
對比文舉,似乎武舉的含金量更高,其實不然。
武舉雖然授官品級高,但是武將身份比起文官要低一等,這是其一。
其二,雖然武舉授予的官銜品級高,但只是品級,不是實職。
具體會被分配到什麼差遣,還得看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意思。
俗話說,朝中無人莫做官。
考中了文進士,再差也能當個七品縣太爺。
而考武舉,除了武狀元會由皇帝親自任命,其他武進士都不一定會被分配到什麼差遣。
比如被分配到看守皇陵的部隊裡,可能十年二十年就別想挪窩了,級別再高也是無用。
沒有用武之地,沒機會立功不說,萬一出了事還可能受牽連。
徐山當然不會有這個顧慮。只要他能考上武進士,賈瓊就有能力直接把他弄進京營,弄個副守備噹噹。
甚至運作的好,直接當個守備也不是沒可能。
一來他背靠賈家和王家這兩棵大樹,軍中人脈不缺,兵部他也有人。
況且徐山在河套一戰立有大功,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也要酌情考慮。
徐山比賈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