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戰況危及(第1/2 頁)
第41章 戰況危及
楊震業出征前已經下了軍令,這場戰爭沒有俘虜。
不論男女老幼,能拿得起刀的韃靼人一律都要斬殺。
跟不上大軍行進速度的牛羊,離雁門關近的讓後續步兵接收。
離雁門關遠的也全部都要殺死,吃不了的就全部付之一炬。
剩下的幼童在沒有食物和庇護所的情況下,不被餓死也會被草原上的狼群吃掉。
即使心中對屠殺普通百姓心存牴觸,但是當看到那些七八歲的孩童眼中閃爍的仇恨光芒時。
賈瓊和徐山也不得不狠下心來,舉起屠刀,這是在這個時代,每個軍人都要面對的。
楊震業沿路派出數百斥候偵查牧民營地,然後分出小隊騎兵前去攻擊。
被發現的所有蒙古人營地,全部都會被大火燒成了白地。
零星的抵抗猶如螳臂當車,翻不起任何浪花。
血與火染紅了美麗的河套平原,使這裡成為一片人間煉獄。
從雁門關出兵第三天開始,賈瓊和徐山就向楊震業請命,每人都統領著一小隊騎兵四處狩獵。
這也是他們第一次真正的領略到戰爭的殘酷,這是看書永遠都學不到的體驗。
而此時的中原大地上,蒙古人的進攻已經打到了固原鎮腹地。
因為提前有準備,榆林和固原兩鎮將大多數百姓都被轉移到了要塞和縣城之內。
蒙古大軍需要先敲開一個個堅硬的烏龜殼,才能吃掉裡面的肥肉。
但是蒙古人不善攻城,所以這些烏龜殼往往要崩掉他們幾顆大牙才可能被打破,這完全不符合蒙古人南下打草谷的初衷。
時間很快進入到七月中旬,天氣到了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
察汗的軍帳裡也變得燥熱起來,讓他感覺心煩意亂。
這一個月他的大軍行進了近千里,但是除了打破十幾座人口不多的鎮子,其他的收穫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此時楚國的六萬京營部隊,已經增援到各個南下的關口城鎮。
京營雖然不敢出關與他們野戰,但是韃靼大軍再想繼續南下也已經非常困難了。
收穫和付出完全不相稱,軍中開始有一些頭領和戰士起了歸家的心思。
但是察汗不甘心就這麼退兵,如果他當上韃靼王的首戰這麼收場,這對他的威信將是個不小的打擊。
所以他決定孤注一擲,將所有分散打草谷的部隊重新集結起來,撲向陝西三鎮中最大的城市之一慶陽府。
如果能攻破慶陽這座超過十萬人規模的大城,收穫就足夠讓他們滿載而歸了。
如今慶陽雖然有三邊總督楊思誠坐鎮,但是因為兵力分散各處防守,慶陽的守備軍只有不足兩萬。
韃靼人攻城手段雖然不足,但是慶陽城面積大,防守需要的兵力自然也更多。
楊思誠兵力太少,分散守城根本不可能守太久。
察汗使用消耗戰,組織大軍晝夜不停的連續猛攻十日,如今慶陽城已經岌岌可危。
楊思誠先後動員了八萬青壯幫助守城,但是沒經過訓練的青壯戰鬥力有限,面對蒙古大軍的進攻傷亡慘重。
短短几天時間,已經只剩下不到兩萬人了。
他麾下的將士也只剩七千,而且個個帶傷,能上戰場的已經不足五千之數。
而韃靼大軍卻還有七萬之眾,照這個進攻強度,不出三日他就要無兵可用了。
一旦城破,城中的近三十萬百姓將成為待宰羔羊。
長安城,大明宮。
彙報邊境戰況的塘報一封接著一封傳來,隆慶帝和眾位大臣們,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討論戰事,但是卻一籌莫展。
今天一大早,隆慶帝收到了楊思誠的絕筆信,這表明形式十分危急,楊思誠已經準備與城同亡了。
隆慶帝趕緊召集眾臣商議,他臉色十分陰沉的問道:“蒙古人兵圍慶陽府,楊思誠困守孤城,兵微將寡。
城中三十萬百姓危在旦夕,眾卿有何良策解慶陽之危?”
眾多閣臣和軍方大佬們這次都沉默了。
他們都知道,如今大楚能守住黃河防線,不讓蒙古人殺入關中已屬不易。
如若出兵救援慶陽府,與蒙古大軍野戰,以如今楚軍的戰鬥力,很可能會遭遇慘敗。
到時候蒙古人乘勢殺入關中,威逼長安,就算最後能守住長安不失,也必然造成天下震動,社稷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