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鄭和的震撼(第2/2 頁)
汗就是個東周晚期的沒落天子,內部諸侯只不過還沒明著喊造反罷了!
再往西,鄭和記不太清了……
他迄今為止六下西洋,到過不少遠洋海外藩國,也見過許多語言、外貌都與大明迥異的外藩國人。
除開第一次下西洋,滅掉了南洋海盜王陳祖義。
後面更是達成大明版“王玄策”滅國成就1.5次。
為什麼不是兩次?
因為一次是滅國,另外半次是幫別人復國。
一次加上半次,全都相當之抽象。
滅國的那一次是在錫蘭,也就是印度南邊的斯里蘭卡小島。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帶著船隊經過錫蘭。
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負固不恭,謀害舟師”,被鄭和發覺,便率船隊離開錫蘭,前往他國停靠補給。
等到回程時,鄭和船隊再次訪問錫蘭山國,亞烈苦奈兒賊心不死,再次誘騙鄭和到國中,而後發兵人圍攻鄭和的船隊,又伐木阻斷鄭和船隊的歸路。
鄭和發現歸路被截斷後,對屬下說:“賊寇主力已經出動,國都內一定空虛,並且他們會以為我們遠道而來,力孤膽怯,不能有所作為。若是出其不意進攻他們的國都,則勝利可期。”
於是,鄭和趁敵軍傾巢而出,國中空虛,帶領隨從2000人,趁夜突襲亞烈苦奈兒的王城,破城而入,生擒國王亞烈苦奈兒及其家屬。
對,2000人打人滅一國,離譜倒不怎麼離譜。
但抽象是真的抽象!
而另外半次幫人復國,也是差不多。
鄭和第四次下西洋,船隊繞過了阿拉伯半島,首次到達東非的麻林迪。
鄭和至其國後,宣讀詔敕,對土著國王等進行封賜。
結果就在這次航行歸途中,蘇門答剌國正好發生改朝換代,國王的兒子蘇幹剌發動武裝政變,殺了自己的父王后,篡奪了王位。
蘇幹剌的王叔對其行為很是不滿,於是打出了為王兄報仇的旗號,自立為王,恰好鄭和船隊路過,鄭和按照慣例賜予了蘇幹剌王叔一些財物。
蘇幹剌以為鄭和支援他的王叔,便派兵進攻鄭和船隊。
鄭和大怒,發兵滅了蘇幹剌,並將其俘虜至北京殺頭。
對了,也正是這次下西洋,麻林迪朝貢獻上了一隻“麒麟”(長頸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