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 第二百四十二章 藏經洞(上)

第二百四十二章 藏經洞(上)(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講到封建禮教。

林煜忽然想起來,自己或許也不必這麼孤軍奮戰,去跟一幫子所謂的“理學大儒”開宗辯經。

科學要推廣,繞不開辯經,但也不是不能去拉攏分化一些“敵人”。

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

那該怎麼做呢?

第一,自己來一波“龍場悟道”,開闢“林氏科學”。

第二,分化所有反對“科學”的理學守舊派。

前者林煜已經有些頭緒,無非就是把科學體系慢慢開闢建立起來。

自己有著大明帝國高層的助力,做起來會很容易,只是也要付出點東西。

而分化理學守舊派,林煜也才剛想到了辦法。

不能說是辦法吧,應該說是一塊地方。

林煜猛地從床鋪上跳下來,連鞋子都顧不上穿好,就徑自搬了椅子,站到世界地圖前面,拿出自制的筷子筆,醮了點墨水就往大明西北邊境的一片區域,畫了個小圈。

鄭和、楊榮、于謙目不轉睛,急忙看過去,就見到被圈住的地方是沙州衛到罕東左衛的一小片區域。

這裡已經來到了嘉峪關外,屬於大明永樂年間於嘉峪關以西設立的八個衛所,主要監管後世的甘肅西北部、青海北部及新疆東部地區,也被稱作關西八衛。

當然,用後世的地名來稱呼,林煜圈住的區域正好隸屬敦煌。

“你們聽過《秦婦吟》嗎?”林煜隨口一問。

鄭和一愣:“什麼《秦婦吟》?”

楊榮解釋道:“這是唐末五代,韋莊留下的長篇詩作,此人先祖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韋見素。只不過,因其詩影響重大,韋莊便將所有刊印詩集全部回購銷燬,又讓親朋為其作集時,不要錄入《秦婦吟》。直至今日,此詩早已失傳多年!”

鄭和疑惑:“一首詩而已,有什麼要緊的?”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于謙緩緩唸叨出這兩句傳世遺作,開口說道:“馬將軍,只這二句,您以為如何?”

鄭和一時有些震撼,他自被俘虜閹割,而後充入燕王府為內宦,便一直跟著王府護衛習武打仗。

雖然也有讀書,但多對宗教感興趣,四書五經也有讀過,卻沒那些讀書人那般透徹。

如今聽到于謙唸的這兩句詩作,只覺從中感受到磅礴大氣,以及對皇權公卿的深重踐踏。

鄭和問道:“這便是來自那《秦婦吟》?”

楊榮點頭:“不錯,這也是那《秦婦吟》唯一留下的兩句,雖其詩作有著謗議朝廷之嫌,但因此就這麼失傳埋沒,還是著實令人可惜啊!”

“誰說失傳了?”

“……”

“林先生,您剛才說什麼?”

楊榮心中的難以置信溢於言表。

要不是說這話的是林煜,幾乎……不,是完全沒有說過一次大話的林先生,他都要開口呵斥對方了。

林煜臉上帶著淡然,對楊榮的反應,他早有預料。

倒是于謙淡定得多,也不知是免疫了,還是已經有所猜測。

林煜用筷子筆指著地圖,繼續說道:“這裡是我大明在嘉峪關以西設立的罕東左衛,但我更習慣叫它敦煌。”

敦,大也。

煌,盛也。

這是《漢書》中對於敦煌的解讀,在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中進一步對其論證,認為敦煌之名源於漢武廣開西域,故以盛名之。

楊榮點點頭,沒有多言,認真聽著下文。

“在敦煌這裡,有著許多西域僧道開鑿的佛窟,這些佛窟裡有一處叫做莫高窟,是唐朝大中五年開鑿的,現在應該已經被沙土掩埋,需要疏通才能進去。”

林煜說到這裡,故作停頓片刻,稍稍吊了一下楊榮的胃口,方才接著說道:“唐末五代時期,西域陝甘一帶,有過一支歸義軍,你們應該都知道。”

“西北有孤忠嘛!”

“這支歸義軍從唐末一直捱到了北宋初年,因為內部持續的動亂,再加上外部黑汗王朝(喀喇汗國)的崛起,為了防止轄地的佛道儒三家經典史書,遭到極端的黑汗人毀壞,所以便將一共在冊的五萬多部佛經、道經、文書、詩作、絹畫、刺繡等等文物,全部封存在了莫高窟的藏經洞,外面又用壁畫進行遮掩。”

“剛剛說的早已失傳於唐末五代的《秦婦吟》,便藏在這敦煌莫高窟的藏經洞中。”

目錄
神鵰:重塑楊過,女俠為我淪陷反派渣浪賤:黑化吧,聖母都重生了,誰還餓肚子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