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什麼是封建?(第1/2 頁)
朱高熾倒是聽明白了:“果然是痰迷心竅,這是被趙家中了舉人給刺激到了,只知道唸叨這(報喜中舉的條文)報條上的話……”
林煜聞言點點頭,又繼續講道:“這方家的人聽了都不明白方必開在唸叨啥,還虧了之前方家聘請的王仁王舉人,正在書房給方家的三兒子教書,他是曾經發達過的人,曉得其中奧妙。聽了聽,就明白是因為趙家中舉了,自己東家這是眼紅了。”
“正要叫方家老三把他爹扶到書房,那方必開卻是直接跪在地當中,朝著王舉人一連磕了二十四個響頭。王舉人也是忙還禮不迭,一手扶起方必開,一面問東家要幹什麼。這時候方必開已經不能說話,只能拿手指了指自家的心,又拿手指了指他兒子老三,又雙手照著王舉人拱了一拱。”
楊榮捻著幾縷鬍鬚,張口點評道:“這是在為兒子鋪路啊!”
“正是如此。”林煜接著說道,“那王舉人心思活泛,對方必開的意思也是已明白了三四分,就拿手指著方家老三,問方必開:東翁可是為了他?
直到方必開點頭了,王舉人才拉過一條板凳,先讓方必開坐下,又去拉過老三的手,說:老三,你沒有聽見說,不是你趙家大哥哥,他今兒中了舉人麼?
老三不明所以,只道:他中他的,與我甚麼相干?
王舉人又道:不是這樣講。雖說人家中舉,與你無干,可到底你爹眼睛裡總有點火辣辣的。
老三道:他辣他的,又與我甚麼相干?”
林煜講到這段情節之時,還專門附帶了感情模仿,讓在座的幾人都是有些忍俊不禁。
一個頑劣孩童與老夫子對話的形象,就這麼被繪聲繪色勾勒出來。
林煜也是趁著幾人的興頭,繼續講道。
“王舉人也懂得勾話頭,先說那方家老三說錯了,待孩童天真質問哪裡說錯,王舉人才道:你父親既然叫你讀了書,自然望你巴結上進,將來也同你趙家大哥哥一樣,掙個舉人回來。
孩童天真,果然追問:中了舉人有甚麼好處呢?
王舉人道:中舉之後,一路上去,中進士,拉翰林,好處多著哩!
老三道:到底有什麼好處?
王舉人道:拉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錢賺,還要坐堂打人,出起門來,開鑼喝道。阿唷唷,這些好處,不念書,不中舉,哪裡來呢?
老三雖小,聽到‘做了官就有錢賺’這話,口雖不言,心內也有幾分活動了,悶了半天不作聲……”
故事講到這裡,五個人裡有四個人都不笑了,還有一位袁忠徹因是方外之人,所以從始至終也沒太大反應。
楊榮、鄭和都是非常尷尬,不是因為故事尷尬,而是因為故事中王舉人所說的那一句話。
——做了官就有錢賺,還要坐堂打人,出起門來,開鑼喝道!
雖然這句話講得很現實,但又太過現實了,現實得有些直白,什麼“做官有錢賺”,這種事情本就是預設的潛規則,如此光明正大講出來,那就相當於把天下做官的人,他們的遮羞布都給明晃晃地扯了下來。
再加上本朝大明開國以來,還有著一個讓所有讀書人,乃至後世都為之詬病的缺點——俸祿太低。
老朱給大明官員定下的俸祿,堪稱歷朝最低,幾乎沒法用於正常生存。
沒錯,這確實是真的,明朝官員的薪俸,說得好聽點叫嚴格計算,只要不去奢侈,不去搞什麼行賄,那絕對是夠用的。
可問題是,老朱只想過給官員發俸祿,他完全沒想過,官員在地方做官,總需要吏員人手組建官府,那些吏員、師爺、衙役可都是要給工錢的。
朝廷不給,那就只能官員自掏腰包。
衙門不給錢,誰來給你幹活?
於是乎,本來只夠一個縣令一年用度的俸祿,全拿來給縣衙官府發工資都不夠。
縣令沒錢,還要繼續開展工作,怎麼辦呢?
那就貪唄!
哦不,這應該叫飄沒。
有明一朝,但凡做官的,從上到下不可能不貪汙,要是真有官員不貪,那他手下的吏員必定貪汙更甚。
因為官員沒錢給吏員發工錢,那吏員就只能靠著官皮,自己想辦法,去更加地壓榨百姓。
所以海瑞海青天才會被所有人排擠,因為他不貪,也不許手下人貪,這就犯了“眾怒”(沒有諷刺,但這是現實)。
但又因為海瑞完全不貪汙,也不犯法,導致其沒有弱點,無懈可擊,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