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臨床答辯(第1/2 頁)
出師考試的第一場筆試結束後,張一凡和林婉緊張地等待著成績公佈。沒過幾日,張仲景便告知他們二人在筆試中表現出色,順利透過了第一關。然而,他們還不能鬆懈,因為接下來還有更為關鍵的第二場實操考試 —— 臨床答辯。
這場考試將在醫館的一間專門的診室進行。考試當天,張一凡和林婉早早地來到了考場,心情既緊張又期待。考場內擺放著幾張病床,床上躺著幾位事先安排好的患者,他們的病情各不相同,涵蓋了多種常見病症。張仲景和幾位資深的醫師坐在一旁,作為考官准備對他們的診斷和治療進行嚴格的評判。
隨著考試的開始,張一凡首先被要求對第一位患者進行診斷和答辯。這位患者是一位中年男子,面色萎黃,精神不振,自述食慾不振、腹脹、便溏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張一凡走到患者身邊,先進行了望診。他仔細觀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和眼神,發現患者面色淡黃無華,舌苔白膩,眼神略顯疲憊。接著,他進行了聞診,聽患者的呼吸聲和說話的語氣,沒有發現明顯的異常。然後,他進行了問診,詳細詢問患者的飲食、睡眠、大小便等情況,瞭解到患者平時飲食不規律,喜歡吃生冷食物。最後,他進行了切診,摸患者的脈搏,感覺脈象濡緩。
張一凡思考片刻後,開始進行答辯。他向考官們說道:“這位患者面色萎黃,舌苔白膩,脈象濡緩,加上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我認為是脾虛溼困之證。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溼,導致溼邪內生,困阻脾胃。治療應以健脾利溼為主,可以用參苓白朮散加減。黨參、白朮、茯苓、甘草健脾益氣,山藥、扁豆、薏苡仁健脾利溼,砂仁、陳皮理氣醒脾,使補而不滯。同時,患者應注意飲食規律,避免吃生冷食物。”
張仲景和其他考官們微微點頭,然後提出了一些問題。“你為什麼認為是脾虛溼困之證?還有沒有其他可能的病症?如果患者服用了你的藥方後症狀沒有改善,你會怎麼辦?”
張一凡鎮定地回答道:“我判斷是脾虛溼困之證主要是根據患者的面色、舌苔、脈象和症狀綜合考慮的。患者面色萎黃,舌苔白膩,脈象濡緩,這些都是脾虛溼困的典型表現。當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病症,比如肝鬱脾虛、脾胃虛寒等。但透過問診,瞭解到患者沒有情緒方面的問題,也沒有怕冷、腹痛等症狀,所以可以排除這些可能性。如果患者服用了我的藥方後症狀沒有改善,我會重新進行診斷,考慮是否有其他因素影響了治療效果,比如患者是否沒有嚴格遵守飲食禁忌,或者病情比較複雜,需要進一步調整藥方。”
考官們對張一凡的回答表示滿意,然後讓他對下一位患者進行診斷。
第二位患者是一位年輕女子,她面色潮紅,煩躁不安,自訴最近經常失眠、多夢,還伴有口乾、口苦的症狀。
張一凡再次進行了望、聞、問、切四診。他觀察到患者面色紅赤,舌苔黃膩,眼睛佈滿血絲。聞診時,發現患者呼吸急促,說話聲音較大。問診得知患者最近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心情煩躁。切診時,脈象弦數。
張一凡分析道:“這位患者面色潮紅,舌苔黃膩,脈象弦數,加上失眠、多夢、口乾、口苦等症狀,我認為是肝鬱化火之證。肝氣鬱結,久鬱化火,上擾心神,導致失眠、多夢;肝火上炎,灼傷津液,所以口乾、口苦。治療應以疏肝瀉火、安神定志為主,可以用丹梔逍遙散加減。牡丹皮、梔子清肝瀉火,柴胡、白芍、當歸疏肝養血,茯苓、白朮、甘草健脾益氣,薄荷、生薑疏散鬱遏之氣,再加上酸棗仁、柏子仁等安神之藥。患者應注意調整心態,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
考官們又提出了一些問題,張一凡都一一進行了回答。接著,他繼續對其他患者進行診斷和答辯。
在張一凡進行考試的同時,林婉也在緊張地準備著。她看著張一凡自信地回答考官們的問題,心中既為他高興,又感到了壓力。終於,輪到林婉對第一位患者進行診斷了。
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婦人,她咳嗽氣喘,痰多色白,自述已經患病多年,每逢天氣變化就會加重。
林婉同樣進行了望、聞、問、切四診。她觀察到患者面色蒼白,舌苔白滑,嘴唇發紫。聞診時,聽到患者咳嗽聲重,痰多而稀。問診瞭解到患者平時怕冷,容易感冒。切診時,脈象沉滑。
林婉思考後說道:“這位患者面色蒼白,舌苔白滑,脈象沉滑,加上咳嗽氣喘、痰多色白、怕冷等症狀,我認為是肺寒痰飲之證。寒邪犯肺,肺失宣降,津液凝聚為痰飲。治療應以溫肺化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