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張良的錯判(第3/4 頁)
雉則被項羽扣押,好幾年後楚漢議和才被放還給劉邦。
在本故事中,劉邦沒有遭遇鴻門宴危機,所以和項羽之間的暗地較勁也沒達到史書中那麼白熱化,劉邦更多的是向項羽表現一種恭順的態度,所以在南陽稱王后就從豐邑接回了所有家眷。
這也是一種表示,等於是對項羽說,你看我把家眷都接走了,對楚地並無絲毫覬覦之心。
此番伐楚劉邦不是沒想過在楚地稱王時帶著家人風光而歸,但這也用不著太急迫,等徹底搞定了項羽之後再接來也不遲。
所以在本故事中,也就沒有了劉邦為了自己快速逃命丟棄兒女的事情,有些看官可能會失望了。
當然了,北面的樊噲就得到了另一項工作:翻修劉邦老宅,把其變成一個行宮,待劉邦取得最終勝利後高調回返故土、衣錦還鄉時用。
樊噲哪兒耐煩做這種事務,轉手就交給了盧綰。
張良為此番伐楚制定了兩種方略。
若樊噲擋不住急於重奪彭城且戰鬥力爆棚的項羽軍,就“力所不逮”的讓項羽軍衝破陣線,放其攻向彭城。劉邦則以彭城為餌吸引其奪城,殷王軍和樊噲軍則從外圈再度包圍項羽軍,適時的來一個內外開花將其擊潰,一定乾坤。
若樊噲軍與項羽軍勢均力敵形成相持,劉邦軍和殷王軍就從東西兩側圍上去困住項羽軍,讓其糧秣無法補充,這樣項羽軍心不穩堅持不了多久就會潰散。
方略既定,然後……幾位王,即漢王、殷王、韓王,就開始天天飲宴歌舞享樂起來。殷王雖領一路軍,可蕭縣距離彭城只有六十里,快馬只需一個時辰就能趕到,所以他也很放心的呆在彭城宮中,這比呆在蕭縣舒服多了。
三個大王都快快活活的享受生活,上行下效,各路領軍將軍雖然職責所在不能跑到彭城與大王同樂,實際上在自己的駐地也是昏天黑地的肉山酒海。
項羽未滅,這些人為什麼這麼大松心?
“之前軍師不是親自算過,彭城丟失的訊息就算八百里加急,項王也要至少一日後才知。十萬大軍停止攻城做回師的準備至少需要三到五日,為了防備田橫在其撤軍時從後襲殺,還只能分批迴軍,並留有足夠後軍防備,回速必慢。城陽到彭城千里,就算楚軍糧秣輜重不多,回軍速度也能達到一日一程半,呃,”劉邦打了個酒嗝,“一日行四十至五十里,也至少需要將近二十日才能接近將軍噲的胡陵陣線。”
劉邦掰著手指算著:“就把項王得訊和準備回師的時間都不算,二十日總是要的。咱們現在得了彭城剛剛五、六日,軍師何須憂心?”
他衝著張良搖搖手指:“且放寬心。寡人向軍師保證,四日後我與兩位大王就一同去各路軍巡視,加強戰備,激勵士氣。”
殷王卬和韓王成一起向張良舉了舉酒爵,表示同意劉邦的意見。
劉邦又從半躺狀態努力的欠起身:“我軍有十日時間整肅備戰,而楚軍則是遠途奔走,最後戰局勝負如何軍師當有判斷,儘管放寬心。”
韓王成此刻比劉邦還要醉得更多一點:“國相且放寬心與孤等好好欣賞樂舞。這些年孤太使國相辛勞,時刻都在為孤和漢王耗費心神,難得現在成功在即,也一同享樂這麼幾日吧,不要太過擔憂了。”
張良嘆了口氣。
劉邦的理由足夠,北面灌嬰的斥侯幾乎控制住了項羽軍走泗水回師的所有通路,南面沂水方向他也讓夏侯嬰部署了足夠多的斥侯防備,倒確實不應怕項羽軍突襲。
至於項羽會不會用一偏師高速偷襲,張良不是很擔心。伐齊楚軍一共才十萬,如果再只選其中一部分悍卒回軍,那這邊二十六萬大軍還擋不住?
劉邦與項羽在雍丘共同戰鬥過,對項羽領軍作戰能力和自身勇武都還要更瞭解一些,反而沒有張良這麼樂觀,他只是認為從時間上還有自己享樂的餘地,所以想縱情幾日。
張良可是沒有見過項羽率領下的軍隊會是什麼樣子,所以只按照一般較強的軍旅來判斷,這就鑄成了大錯。
因為就在此時此刻,項羽以八千子弟兵為主力的三萬騎軍已抵達胡陵西北二十里處在進行最後的休整,卸下鞍轡餵馬,軍卒吃乾糧並小睡。
這個位置到蕭縣已經不足三百里。
《三國志》裡說曹操追擊劉備時有段話說:“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
也就是說項羽只要全力行軍,這三百里不過一日一夜可達。
當然,《三國志》在“輕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