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陰謀天下秦二世 > 第二十章 劉邦放心了

第二十章 劉邦放心了(第3/4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趣翻三國之軍師有奇謀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教教小兕子,大唐艦隊星際歸來我的艦隊,在墨西哥灣自由航行

馬回返,好在陝縣不遠。

在縣府大堂內落座後,幾人先用了餐,然後就今日之事又討論起來。

“多虧董公的建言,這大義之名看來是說服陳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劉邦感慨道。

“還是大王虛心納言。”蕭何為能夠取得今天這效果也很高興,“不過師出有名,才能讓諸侯同心,從這個角度說,項王簡直是給大王幫了大忙。”

幾人都笑。

張良略略思索了一下:“臣以為,陳平所言若大王擴土則秦將以漢為敵,還是有些故作危言之意。”

劉邦聞言覺得好奇:“軍師何有此言?”

“陳平為秦上卿,據說乃秦帝寵臣,對秦帝的心思應該是知之最深的。”張良覺得自己想透了其中關節:“秦帝至少現在不想與山東戰,但又不能坐視大王強大,因此以此言威嚇。但從關中兵備角度上,無論是司農參所言,還是關中大王細作所陳奏,確實並無整軍向東的意思。”

,!

“而且,”他語氣上稍稍強化了一下:“上次國相問及其另一書童,此番他就將那個書童帶來了,用與國相的故交情誼來拉近關係之意甚為明顯。”

“確實。”劉邦表示贊同,“陳平不知寡人會親至,因此此舉不會是因寡人而起,對國相親近之意甚濃。”

“既然陳平並無敵意,或許關中確實不知義帝為項王陰令所弒?”蕭何問道。

“臣不認為關中不知,只是關中既然不覬覦山東,反而兵鋒向西,那麼義帝被弒的訊息其君臣定然也都不會在意。”張良聳聳肩。

“那軍師認為,如果寡人敗項王而取山東,明顯將為秦敵,秦帝心性不在山東,可陳平這樣的智臣就真的看不出其中的危機而相信剛才你我兄弟的那套鬼話?”劉邦也學著張良聳了聳肩。

“呵呵,”張良向著劉邦施了一禮:“臣不認為陳平會相信,但陳平卻可以此搪塞其主。既然為主寵臣,他的話大約那個年輕的秦帝還是能信的。”

“不過也無所謂,”張良隨即露出了一個頗有意味的笑容,“若其主上不信,認為他敷衍而就此冷落之,那也對大王也非壞事。臣聞關中兵事籌謀以陳平為主,真就此黜落了他,則關中更無可懼。”

“可要是陳平並非為我等之言所瞞,卻又是如此結果,從另一個的方面考慮又將如何?”蕭何畢竟老謀深算,凡事並不僅僅會往好的方向去考慮。

“秦帝不欲與山東戰,而陳平既為秦帝寵臣和智謀之臣,並未在今日直接駁了我等的理由,若從其他方面去想,則應是其並不認為大王能真正成為秦之大敵,即或大王能有統合山東諸侯的可能。”

“哦?”劉邦有點緊張:“軍師可詳述否?”

“司農參與上卿平都言稱秦帝重農耕與重匠作,這意味著關中與巴蜀在征戰必須的糧秣和兵甲方面都不會缺。上次上卿平、司農參與國相共談時也提及關中現有兵力分佈,雖說當下並無可直接再奪山東的足夠軍力,但若大王合山東諸侯之力伐秦,秦必將分散軍兵聚攏相抗,那似乎也是將近四十萬眾。就算北疆需留抵禦匈奴之軍,但河西軍卻是可以調回的,這樣關中可用之兵就有二十餘萬,再徵召已散歸農田的十萬卒,則有三十餘萬。”

張良苦笑了一下:“我若是上卿平,也不會對大王合諸侯之力組聯軍伐秦過於擔憂。要知道秦人不是重伐山東重新佔領,那樣會需要分兵守土。秦人只是要守住秦關,這麼大的兵力已經過剩,更何況剛剛臣所言及的糧秣與兵甲供給充足。”

“來前不是算過,大王就現在合諸侯全力,可用之卒也不足四十萬。”蕭何也被張良說的有點灰心:“伐秦絕非一戰可定之事,只能徐徐圖之,以山東廣大地域所出產和戶口,將關中拖入戰亂,消耗其力。”

他看了一眼張良:“正如軍師之前所言之策。”

劉邦點點頭:“確實,項王都不能一戰入潼關,寡人亦不能。但若可號令山東,就如軍師之策,以山東之大,與秦拼耗損,還是有勝算的。”

正說著,周苛並沒有用人通稟就大步走了進來。

說起來,劉邦這時候雖然稱王,但對這些老兄弟們,包括蕭何、張良這些文臣,都不併太講什麼君臣禮儀。蕭何與張良是自己很重禮儀,而那些出身市井的老兄弟們除了稱呼上還算規矩,其他的就不那麼講究了。劉邦自己也不在乎,任由他們。

“大王,斥侯都回來了,秦人確實除了那千卒外,並未從潼關出大軍。”周苛拱了拱手,自己熟不拘禮的在蕭何下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陰陽天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