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陰謀天下秦二世 > 第二十六章 楚漢各自的小算計

第二十六章 楚漢各自的小算計(第1/4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秦朝歷險記斬神:我神級選擇,林七夜麻了四合院:我在火紅年代悠閒度日我今年八歲,前來酸棗會盟綜漫:逍遙客林鵬的宋朝之路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乖軟宿主!釣懵了末世偏執怪物現代魂耀古:宇軒傳奇錄水滸之書生王天下明朝皇帝往事四合院:重生54,開局成為戰神重生辭官:祝她和白月光鎖死趙匡胤演義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四合院:開局請何大清迴歸高衙內的恣意人生哎呦,誰家權臣抱著昏君親呀大明抄家王穿到古代後我成了小哥兒

胡亥疑惑著:“那韓王成薨了又是怎麼回事?”

“韓王那一路向西逃往芒縣(今永城市陳集鎮劉寨村),從一開始就棄了戎車。追殺他的那一路楚軍一直輟在身後數里,還是張良設謀,逐次分散所帶親衛引開大部追軍,才使韓王逃脫。這也使韓王至虞城時身邊只餘了十來卒。韓王的身體不如漢王,大風雨下受了風寒,又一路驚懼,到了虞城就高燒不退,兩日就薨了。”姚賈在沙盤上用小旗分別標出了韓王成和劉邦的逃跑路線,最終兩條線匯聚到了虞城。

要說起來,韓王成對大秦來說不過是個叛王,這麼個叛逆享用不起這個“薨”字。但諸臣們都知道胡亥對此從不在意,別說韓王成正經還是韓國王室的後人,就連陳勝這個泥腳杆子,當初送命的訊息傳到秦廷之上,也照樣被說是“薨斃”,皇帝也沒厲言喝止或降罪。

這個皇帝根本就不在乎這些虛頭八腦的事情。

“韓王薨前,詔張良將韓國土獻於漢國,並讓張良以後就效忠於漢王。韓王的子嗣家人,自然也都託於漢王照應,漢王則稱會為韓王保留宗祠享祀不絕。”

“司馬卬有訊息嗎?”胡亥對韓王成的興趣不大,轉換了話題。

聽胡亥問到殷王卬,姚賈半帶嘆息半帶譏諷的笑了一下:“這位殷王是太執著太貪心,也是太沒運道。漢王和韓王得知項王殺來,都知機的迅速逃走,這位殷王卻還捨不得自己那些將卒。他的打算應該是出彭城北門後向西繞到蕭縣北,看看能不能收攏一些殷軍潰卒再逃回殷國,結果出了城剛轉向西,就遭遇了項王繞城而來的勁旅,陣勢未成就給西楚軍衝散,殷王在亂軍中直接被殺。”

胡亥對殷王卬比對韓王成還沒興趣,不過是三王聚會彭城,想知道每個王的下落而已。

“項籍偷越了樊噲的陣線,那樊噲後來如何?”胡亥又想到了新的問題:“那八萬卒不會也潰敗了吧?要說項籍先在彭城,後又在符離追殺劉邦,三萬騎軍一路轉戰,傷亡不說,戰力上也應暫時無法撼動樊噲才對。”

“樊噲得知彭城被破,本要立即集卒來救,被灌嬰勸住。灌嬰說來報信的潰卒稱項王勢不可擋,而胡陵與泗水亭之軍大部為步卒,急行抵彭城後想要還具備戰力,就需按三日行。現在彭城十八萬聯軍都被項王擊潰,北線的八萬卒就算趕到彭城,大王也早不知生死去向。不如立即沿荷水向西退向定陶儲存這部分實力,再視情勢而定去向。”

“這麼說這八萬卒逃脫了?”胡亥看著姚賈從胡陵、泗水亭一路向西插著小旗。

“本來如果動作快一些,樊噲、灌嬰和盧綰手下的六萬五千卒是可以全師而退的,可樊噲堅持要等沛縣曹無傷那一萬五千卒到胡陵會合一起走。結果曹無傷沒等來,等來的卻是龍且率領的一萬多楚騎。龍且先在沛縣擊潰了曹無傷軍,接著就向北殺向胡陵。這時齊地的西楚步卒也有約二萬卒輕甲執銳沿泗水快速回師,樊噲軍被兩面夾擊,加上漢王不知所蹤軍心散亂,就這麼也給擊潰了,只有灌嬰先帶萬卒去豐邑與盧綰的五千卒會合先行,算是相對順利的逃到了定陶,接著就又轉進到了外黃。”

姚賈把漢軍西退、西楚軍兩面夾攻的路線也用小旗一路標識了出來。

“彭越軍損失如何?”

“彭越明裡展示給漢王的三萬卒在護衛漢王逃脫時的一路阻擊下,損失了約千多卒,不過彭越對漢王言稱是損失了萬卒。”姚賈一臉詭譎的笑意。

“要不這麼說就不是彭越了。”胡亥也莞爾一笑,接著叩擊著沙盤的邊緣:“那就是說,燕趙軍幾乎沒有損失,魏軍損失萬卒,殷軍不知,而漢韓兩軍本共有二十萬卒,最後能西歸的,算上灌嬰和盧綰的萬五卒,也不過二萬卒左右?”

“漢韓兩軍大部於彭城附近被擊潰,潰卒要從彭城西歸潁川、南陽、河南一線,最近路途也有八百里以上,所以指望這些潰卒迴歸希望不大。”陳平面色平靜的插話道:“彭越或能收容一小部分,但絕大部分只有或殺或降兩條路,而項王又是一個好殺之人。”

“這就是說,雖然漢王可得韓地,但此番伐彭城,損失軍卒至少也在十五、六萬以上了。”公子嬰的話中居然帶出了那麼一絲悲天憫人的味道。

“韓信手中還有五萬卒。”胡亥盯著沙盤上的梁地和上黨:“劉邦敗回,魏王豹在項籍的壓力下必然叛漢,而項籍隨後便會兵指潁川、河南兩郡。若劉邦能依韓信原策,自己在滎陽一線頂住項籍,韓信就可先伐魏得到魏地的人戶,再向東在河水以北縱橫。”

“當初漢王一定還

目錄
大秦的諸天征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