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燒酒(第3/4 頁)
性情的也是陳平:“聖上可是想要在楚漢宛城戰時一旁觀戰?”
胡亥死命的瞪了陳平一眼,特麻底,你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賣了!
公子嬰這下汗真的下來了:“聖上,這可萬萬不行。”
“有啥不行?”胡亥開始耍賴了:“別忘了咱有無敵的山地曲,他們足以保護我。”
公子嬰恨不得給胡亥行大禮:“聖上既然想去觀戰,屆時宛城外必然雲集西楚的十數萬大軍,別說山地曲只有五千,就算聖上將全部衛尉軍帶著,也不過二萬多卒。他們不管多能戰,若西楚知道是聖上在軍中,只要分兵四、五萬,聖上危矣。”
胡亥很明白他如果不管不顧的任性,極可能真的像公子嬰所說,會被西楚軍圍殺。不過他這想法並不是今天突然熱血上衝臨時起意,而是想過很長時間了。
早在他還沒有從九原回到咸陽時,他就從風影閣悄悄借了黃伯等幾個殺手,然後命令獸敵也選出山地曲中幾個最佳斥侯,由獸敵親自帶著這十來個可以算是這時代裡最佳特種兵,已經潛出武關,去打探觀戰宛城的最佳地點和路線。
今天他把這事兒拋了出來,就是因為前兩天獸敵、黃伯等人就已經探查歸來,並在他的壓力下,無可奈何的承認,是有可以抵達宛城外三十多里一個小山頭的道路,也能安排出退路,只是去的路和逃跑的退路都非常崎嶇,有三分之一的小路甚至都不能讓馬匹透過。
獸敵在彙報的時候還極為隱晦的表示,這道路他們山地曲行進是沒問題的,但皇帝要跟著……這話裡的意思胡亥自然聽出來了,但他一句“不行你們抬著我,再不行就揹著我”就讓獸敵啞了火。
不過獸敵提出的另外一個理由把胡亥給打啞火了:宛城周邊是一馬平川之地,距離宛城最近的、便於逃跑的小山包,離著宛城城牆足有四十里,就算胡亥同學手裡有水晶磨成的千里鏡,四十里,折算差不多17公里的距離,又能看到啥?
宛城北倒是還有一個小山頭,可距離宛城又太近了,而且要是他們被楚軍發現後想要逃進西北的山地丘陵,中間又足有二十里的平川地帶。只能在西楚軍未到而漢軍兵力全面收縮排城的極短時間內潛入這個小山林中,一旦被發現就要每人雙馬一路疾馳狂奔才堪堪可在被合圍之前逃進山地丘陵。
問題是之前說了,從武關前往宛城的山間小路有很多地方馬匹是通不過的,那逃命的雙馬又從何而來?這個小山林因為離城的距離,還是最有可能被西楚軍用來為搭營柵而採伐樹木的地方。
這些實情被獸敵一分析,胡亥實際上已經絕了去觀戰的心思,但現在他還是把這話拿出來說,就是想造成一種效果,這次他要觀戰大臣們不讓,可若下次他要再去什麼地方觀戰,大臣們反對起來的氣勢就必然會減弱一截。
一種小聰明和小狡詐而已。
在座的公卿們當然不會就讓公子嬰一個人冒汗力諫,一圈諫阻下來,胡亥一看自己是絕對的“獨夫”,只好面帶悻悻然的從諫如流了。
雖然皇帝耍性子鬧了這麼一場,陳平倒是若有所思:“聖上,按一般的規律,西楚軍圍攻宛城時必然會先奪析城,一是不能在自己身後留下一個隱患,另一則是防範秦軍真的出武關攻其側背。漢王不會帶很多軍卒來南陽,應不過五萬數,所以析縣漢軍也應會收縮回宛城助守。因此武關需大力警戒,防範萬一漢軍棄守南陽,西楚軍前來攻關。”
“上卿所慮甚是。”公子嬰見胡亥不再吵吵著要去宛城觀戰,鬆了一口氣附和著。
“聽你們的我不去宛城觀戰便是。”胡亥眼珠一轉:“但我還是要去武關。”
見公子嬰的神經一下又繃緊了,他咧了咧嘴綻出一個陰險的微笑:“剛剛上卿也說了,劉邦大約不會帶太多軍卒吸引西楚軍,他本來也沒多少卒。可項籍若伐南陽,雖然從彭城到南陽的水道比較繞,輜重運輸不便,但西楚軍也不應低於十萬卒。你們說,如果宛城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我大秦突然出現在析城外,那是不是就等於給劉邦分擔了壓力?”
他得意洋洋的輕拍著亭子的竹柱:“析城外可有的是合適山峰,我站在山上看風景總可以了吧。”
公子嬰和陳平對視了一眼。楚軍不會在析縣投入過大的兵力,充其量也只會置萬卒防範武關秦軍,皇帝衛尉加山地曲就有二萬五千卒,足以保住皇帝的性命,如果再調過去中尉軍萬卒,以武關道的狹仄,大兵團無法展開,倒是不怕皇帝有什麼危險。皇帝手中有千里鏡,在附近找一個距離戰場三五里的山頭也就不虞流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