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兵圍北京(第1/2 頁)
三個月的時光,宛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卻又似度日如年,悠長難耐,而它恰好綿延至冬季。
冬季的來臨,仿若一位冷峻的使者,帶來了黃河的枯水季。
每至寒冬,黃河水量銳減,那往昔奔騰洶湧的河水彷彿被施了魔法,河心處一片片沙洲漸次露出,宛如大地的瘡疤。
有水的地方,則被堅冰牢牢封印,牛車、馬車、小車,還有那徒步的旅人,皆可如履平地般從堅冰之上穿行而過,腳下的冰層厚實而穩固,唯有那冰下潺潺的水流聲,似是沉睡巨獸微弱的心跳,證明著黃河並未徹底沉寂。
如此一來,濟南城下枕戈待旦的陳友龍與郝搖旗兩支大軍,便迎來了絕佳的渡河時機,可毫無阻礙地跨越黃河天險。
歷史上,清軍攻打大同的姜鑲,那場戰役前後耗時長達八個月之久,彼時的清軍幾乎傾巢而出,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精銳盡出,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如烏雲蔽日般壓向大同。
然今時不同往日,當下清軍兵鋒所指乃是太原城,此城規模較之大更為宏大,人口亦更為稠密。
更為棘手的是,如今攻打太原的清軍僅僅只有正白、鑲白兩個旗,這般兵力,又怎能妄圖攻克太原堅城?
朱由榔洞察戰機,毅然下達聖旨,任命郝搖旗為主將,陳友龍為副將,即刻率軍渡過黃河,劍指北京。
並再三叮囑,此去作戰當注重圍城打援之策,若一時間難以攻克北京,便以部分兵力將其團團圍困,而主力則要全力將建虜主力封鎖于山海關以南,力求一舉殲滅,此乃重中之重。
同時,又著重強調軍紀之事,明令大軍進入直隸之後,不得妄殺一人,務必秋毫無犯。
郝搖旗與陳友龍得令,旋即率領八萬精銳主力,趁著夜色的掩護,如暗夜幽靈般悄然跨過黃河,踏入直隸大地。彼時,哪怕他們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渡河,黃河北岸的清軍亦只能望河興嘆,徒呼奈何,根本無力阻攔。
這八萬明軍,乃是大明的中流砥柱,絕對主力。他們一旦整軍出發,那場面可謂浩浩蕩蕩,氣勢磅礴。
士兵們佇列整齊,如林而立,步伐堅定有力,每一步踏在地上都似能引起大地的微微震顫。
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宛如蛟龍騰空,彰顯著大明的威嚴與榮耀。陽光灑在他們的鎧甲之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若一片金色的海洋在湧動。
大軍所到之處,直隸各地的百姓紛紛傾巢而出,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道路兩旁,人山人海,百姓們歡呼雀躍,聲浪此起彼伏,似要衝破雲霄。
有的百姓在村口搭起了簡易的綵棚,用紅綢和鮮花裝飾得喜氣洋洋,綵棚下襬滿了桌椅,桌上是一盤盤精心烹製的菜餚,有雞蛋、紅薯、土豆,有的還有自家釀的美酒,酒液在陽光下閃爍著琥珀色的光澤。
老人們顫巍巍地將食物遞到士兵手中,口中唸叨著:“大明的將士們啊,你們可算回來了,這些年我們在清廷的壓迫下苦不堪言,他們四處圈地,多少人家破人亡,慘不忍睹。如今你們來了,就像那黑暗中的曙光,我們的苦日子終於要到頭了。”
孩童們亦圍繞在士兵身旁,好奇而崇敬地望著這些身著戰甲的英雄,手中緊緊握著為他們準備的乾糧,興奮地叫嚷著:“大明的軍隊好威風,一定能把壞人都趕走!”
婦女們則用那溫柔的目光注視著一切,彷彿在訴說著無盡的感激與欣慰。
還有些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主動幫著士兵們搬運物資,引導隊伍前行,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熱情與自豪,彷彿自己也成為了這正義之師的一員。
前後不到六天,八萬明軍如疾風迅雷般兵臨北京城下,瞬間將北京城圍得水洩不通,宛如鐵桶一般。
********
在太原城下,多爾袞與多鐸正指揮著清軍全力攻城,炮火轟鳴,喊殺震天,城牆上的明軍拼死抵抗,戰鬥陷入膠著。
突然,一名探馬疾馳而來,面色驚恐,連滾帶爬地衝到多爾袞與多鐸面前,“攝政王爺,攝政王爺,大事不好!明軍陳友龍和郝搖旗部已跨過黃河,正浩浩蕩蕩朝北京進發,如今直隸各地百姓紛紛響應,他們一路勢如破竹,眼看就要兵臨北京城下了!”
多爾袞與多鐸聽聞,頓時呆立當場,臉上滿是驚愕之色。
多爾袞手中的馬鞭 “啪嗒” 一聲掉落在地,他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說道:“這怎麼可能?黃河天險,他們如何能如此輕易越過?”
多鐸亦是滿臉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