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奪命書生(第1/3 頁)
傍晚時分那秀才拉了二人同去黑虎幫。
秀才姓李,是李四有本家,自言中了秀才後考了兩次科舉無望,家裡是個小族,為了供養他讀書家道中落,他為了生活在本地最大幫派黑虎幫做了個白紙扇。
江南這裡的小幫派輕易不敢得罪官府,一般喜歡貢奉一兩個秀才專門應付官府衙門,這是典型的要文鬥不要武鬥,平時幫中有啥對外事宜均是秀才出面擺平。
到了黑虎幫那幫主親自出迎給足了面子,李四有介紹何三七說:
“你們有眼不識泰山,這位何前輩是江湖有名的雁蕩山何大俠,論武功一個人能打翻你們全幫。他老人家喜歡遊戲風塵,你們不要怠慢。”
幫主大驚連忙道歉,特意安排何三七坐了首席,何三七知道李四有的意思也不推讓,席間喝的是江南特產的黃酒,滋味和塞外馬奶酒各有千秋。
眾人閒聊,幫主以為李四有是個窮舉人,一招手,有人送上一盤賀儀,白花花的銀錠擺了四隻。李四有問他:
“貴幫有多少田地?”
旁邊李秀才搶答說沒有田產,只是在縣城中各處商鋪收保護費,幫眾有幾十個,尋常縣裡有了糾紛,黑虎幫出面平個事收點謝禮。李四有問他有沒有銅錢,秀才疑惑,掏出一枚放在桌上,李四有取了銅錢,說道:
“多謝貴幫慷慨,我收了這一文錢。”
幫主見省了銀子暗自開心,問起他一個舉人為何落魄到當街叫賣。李四有見他還算實誠,於是說起了自己在華陰縣乾的事,那幫主如聽天書,張大嘴半晌才言道:還能這樣?
李秀才機敏,盤算良久後嘆氣道:
“這法子在西北可行,在江南這裡行不通。本地義門遍地,官府下鄉收稅要看義門臉色,這些義門加起來乾的事其實跟您做的差不多。只是他們行事沒有您仁義。”
這下子李四有來了興趣,問他詳細。
原來江南這裡普遍地租奇高,竟然還有收五成租子的,原因無非是地裡種水稻產量高,農民好養活。看來這收地租的界限就是讓農人餓不死吃不飽。
又論起城裡為何如此繁華,李秀才說,只因江南商貿發達,許多無地的跑到工坊裡做工,有燒瓷的,有養蠶織布的,有製衣的,有種茶的,有跑船的,反正比做佃戶強,他自己就屬於幫閒的。
這真是蛇有蛇路,鼠有鼠道。
李四有同何三七一起在江南各處遊歷半月有餘,這滿目繁華之下埋藏著層層看不見的羅網,總有些東西令他隱隱哀傷。
這日他準備北上過長江,何三七將他送至渡口,兩人話別,李四有孤身乘船至江對岸揚州城。
人言道: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不到揚州不知大明朝的繁華。
此地為大運河長江段的起點,又臨近兩淮鹽場,漕運、鹽幫集聚,人口百萬,園林遍地,豪商們當街鬥富屢見不鮮。還有各種鬥雞鬥犬,歌姬戲班,其中揚州瘦馬天下聞名。
此地的文人更多,誇張點兒說,酒樓上撂下一塊磚頭能砸死兩個秀才。這些文人科舉無望,給鹽商鉅富做幫閒拿月例銀子也足以養家餬口。他們慣常寫些小說戲曲,也不甚高雅,都是勾欄市井愛看愛聽的,有專門的掮客收了去賣給各處,文藝市場一條龍銜接。
******
這日他在街邊閒逛,有兩幫人起了衝突。兩邊各有百十號人手持棍棒當街對峙,瞧他們衣著分明很有組織。
他以為要打起來連忙閃在一邊,不料雙方各自出來幾個秀才,戴著大頭巾,一手紙扇,一手棍棒,長衫提起系在腰間,看不懂要幹啥。
旁邊看熱鬧的人山人海,他跟何三七遊歷江南半月,江南方言基本上能聽懂,好一會聽明白了:此地兩個鉅富生意上起了衝突,遂各自請了打行要一決高下。
兩邊衣著統一的應該是打行的專業打手,但那些秀才來幹啥,他還是不懂。
只見那幾個秀才站在鬥圈最前面,昂首挺胸,先不動棍棒,各自搖著紙扇指著對面理論。雙方說話又急又快,好一陣唇槍舌劍。
最後必然是說不通,其中一人掄起棍棒朝對面砸去,對面的在口舌之爭中佔了上風,正在唾沫橫飛之時見對方撒野,向後一跳步躲開,大吼一聲:
“操傢伙上!”
兩邊轟然開打。
打起來兵對兵,將對將。
帶大頭巾的秀才們專門打對面的秀才,身後的打手們專門打對面的打手,偶然路過的有機會偷襲,也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