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南海三道人(第1/2 頁)
東南海外,一座大島位於海上船隻往來要衝。此島已被洪興社佔據作為海外擴張的大本營。初冬時節,島上並不寒冷,人們只需比平常多加一件單衣。
海邊一處懸崖高臺之上,琴聲縹緲,簫聲悠遠,劉正風曲洋二人正在此演練一首新曲子,忽聽背後山道上傳來踏歌聲。二人相視一笑,將手中樂器放下,齊聲道:“道長來啦。”
山道盡頭轉出一位青衣中年道人,信步踏入此處高臺。道人眼中神光閃爍,臉上帶著一絲欣喜,先對二人行稽禮而後言道:“二位道友,四有那孩子要動手了,已經定下日子11月初8。”
來人正是玉泉院靜虛道長。他自告奮勇來到東南海上欲做道門傳教的先鋒,與曲洋劉正風二人多次作傾心之談,三人自此互為知己。曲劉二人被他邀請,居然一起加入道門,入了玉泉院一脈。
此刻3人穿的皆是道袍。
劉正風道:“如果能一戰滅安南,我們以後在安南買糧食繞過那些坐地起價的大官商,能更便宜。此戰於我大明功德無量。”
“無量天尊。賢弟此言甚是。”曲洋道,“說不定安南土地都是我洪興社的,根本不需要買。”
曲洋是日月神教出身,行事素來辣手,直接就想佔了安南的土地。靜虛道長道:“曲道友想法有些過了,即使土地是洪興社的,我們從社員手裡買糧食也得掏錢。”
曲洋自從遇到靜虛道長,自覺在音律之外又找到一份新的精神寄託,對道長分外敬重,連忙俯首自責。靜虛道長虛手一扶,接著道出了全盤計劃。
“四有那孩子將當年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海圖給我拓印了一份。以我觀之,北至琉球,南至爪哇,東至呂宋,西至安南占城,我們佔住幾個要點,築城以守。而後傳教、移民,二十年之功可以將這整片南海化為中國之域。”
曲劉二人在南海縱橫數年,知道各處大致情形,二人在心中默默勾畫海圖,想像萬里海疆一統的盛況,各自心潮澎湃。劉正風慨然道:“為了完成此等不世之功,劉某要再活20年!”
曲洋已經快60了,自認活不到80歲,嘆息道:“我怕是看不到那一天,希望非煙能替我看到。”
靜虛道長笑道:“曲道友隨我多多練習道家養生之術,說不定能活到呢?”轉而神情嚴肅說起了另一事:“平安南之後,海外爪哇等地只有些土著小國,剛剛開化不久,我們以武力討伐,勝之易也,唯獨有件事難辦。”
曲洋道:“軍力能勝,還有何事困難?鋼刀砍過去,自然教那些猴子們作人。”
道長凝視遠望北方大陸方向,沉聲道:“三保太監下西洋,為大明開海立威,還將許多物產帶入中原,是好事。但此人是包頭教的,他七下西洋卻私自在南洋之地扶持本地土著搞包頭教。如今爪哇等地包頭教盛行,不好處理。”
曲劉二人對包頭教一知半解,只知道是個不同於道佛的它教,聽靜虛道長將包頭教的教義等大致述說之後,二人有些不敢置信。
劉正風道:“我看他可憐給他好處。按照他的教義,好處不是我給的,是他的那什麼主借我的手給的,他根本不感激我。如此想法與禽獸何異?”
曲洋大笑道:“賢弟勿憂。我且給他當頭一刀,那並不是我砍的,是他信的那啥借我的手砍的,他不需要恨我。我自己也問心無愧,妙哉。”
靜虛道長聞言楞一愣神,猛然大笑,手指著曲洋道:“曲道友才思敏捷。你這個歪道理,還真是沒法駁倒,以毒攻毒,佩服。”
劉正風在三人之中最是心軟,他問道:“難道真這麼一排排殺過去?”
靜虛道長道:“我們道家雖然看不慣光頭和尚,但也用不著你死我活。唯獨此等包頭教義,根本不可能與其它教義共存。一旦做大,道佛兩傢俱亡矣。”
道長說到這裡不再多言,但意思已經很明顯。
曲洋腦筋一轉,說到:“本地土著以前有很多信佛的,如今佛教被包頭教欺壓的幾乎滅絕,那些光頭的肯定想報仇,嘿嘿。”
劉正風眼睛一亮,說到:“我們負責打贏大戰,佛家光頭負責清算,妙哉。”
懸崖高臺之上,三個穿道袍的一起笑出聲來。
這日犒勞大軍的銀子運到了諒山大營。李四有當即安排分發,連同張懋汪直,三人親自監督,由錦衣衛將銀兩一一發到眾軍士手中。軍中人人歡悅。
因為李四有放言有10萬雄師為後援,大軍奔襲宣化府的戰略計劃做了些細節調整。張懋道:“明日開始第一步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