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太史慈:“我今天就要帶他走,我看誰敢攔我……”(第2/3 頁)
縱然事後再後悔也是無用。
況且聽著孫策口中稱張繡表字,好像跟他關係多好似的,但挖起牆腳卻是絲毫不帶猶豫,太史慈不禁也有些好笑:
“孫伯符!主公對我既有救命之恩,又有知遇之情,此事汝不必再說,慈現在只問一句:戰否?”
孫策見勸說失敗,雖然有些遺憾,但也沒有再多說,點了點頭:
“戰!”
隨著孫策這句話,兩人便同時騎馬上陣,打成一片。
但見兩杆長槍上下翻飛,兩團人影縱橫交錯,兩匹戰馬橫衝直撞。
圍觀眾人都看得呆了。
沒有人知道孫策和太史慈這一仗的結果如何。
原本圍觀兩人戰鬥的孫策親衛水平不夠,只知道兩人在大戰一百五十回合以後同時收槍,相視一笑。
他們著實難以判斷雙方交手的勝負。
偏偏孫策和太史慈本人又對此戰的結果緘口不言。
但此戰之後,孫策也沒有再提起于吉之事。
就好像是完全忘記了這個人一般。
太史慈亦是自回館驛休息,順便還跟同樣在館驛的陳震見了面,聊了聊。
之後的三天,太史慈便一直在館驛中歇息。
直到把這一路不遠千里趕來的疲憊和跟孫策一戰的消耗補充回來以後,這才找到張昭,將諸葛亮的信交給了他。
“諸葛孔明手書一封,令汝交予我手?”
當張昭接到諸葛亮的信時,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不錯。”
太史慈也向張昭轉達了諸葛亮的話,“汝與吾主公本是好友,如今正應互通有無,需多加聯絡才是。”
說罷便不再過多解釋,轉而問道,“于吉何在?”
“可是吾主還要殺他?”
一聽太史慈突然問起于吉,正在看信的張昭頓時緊張起來。
太史慈見到他這副模樣不禁有些好笑,搖頭道:“非也,只是慈想與之見上一面。”
聽到太史慈說不是孫策想殺于吉,張昭頓時鬆了一口氣。
也難怪他會這麼緊張。
主要是他被孫策這段時間誓殺于吉的決心給嚇到了。
不只是他,虞翻、呂範等人皆是如此。
用驚弓之鳥一詞來形容他們現在的心態再合適不過了。
很快,太史慈便在呂蒙的府中見到了于吉。
在孫策沒有給出確切的答覆之前,眾人既不敢擅自放了他。
因為之前祈雨成功,于吉威望大增,又不好再將他下獄。
所以只能將之安頓在自己府上。
可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大家都不敢把他安排在自己家中,去觸孫策的黴頭。
結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還是呂蒙一個人扛下了所有。
太史慈並不知道其中的彎彎繞繞,所以雖然覺得於吉跑到了呂蒙府中有些奇怪,但也沒有多想。
見到于吉以後,他仔細打量了對方一番,便行了一禮:
“於道長!”
于吉微笑著還禮,隨即開門見山地問道,“貧道尚未謝過太史將軍救命之恩,不曾想將軍反倒先來了,實在是罪過。”
“慈亦是奉命行事,於道長不必如此。”
太史慈開門見山地問道,“慈今日來此,是因我主欲邀道長前往荊州,不知道長可願賞個薄面,與慈同行?”
他話說的客氣,但其實已經暗暗下定了決心。
好不容易出來一趟,事情自然是要辦得漂漂亮亮的。
今天于吉肯答應固然是好,如果他不肯答應……
自己就算是綁,也要把他給綁到江夏去!
于吉聞言微微一笑,“貧道本欲在此間事了後返回山中,與二位師兄論道……”
聽到于吉這麼說,太史慈渾身的肌肉立刻緊緊繃住。
自然是準備一言不合就要強行擄人。
卻聽於吉頓了頓,話鋒一轉,“但如今既是張將軍相邀,固所願耳,不敢請也。”
這就好!
太史慈展顏一笑,這人倒是個識相的。
雖說他也從其他人口中得知了于吉祈雨的神奇之處,但太史慈跟孫策一樣,認為于吉不過是正好算到了這一點,屬於恰逢其會,對他並無多少敬畏之心。
再說于吉能就算真的會祈雨又能怎麼樣?
還不是要被孫策砍了腦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