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兩位謀臣(第2/3 頁)
國玉璽,已是不易,又豈能因此削減獎賞?”
不少人聽到孔融這話暗暗點頭。
曹操剛剛只是起了個頭,此時自然不會繼續親自下場跟孔融爭辯,自有荀彧出列:
“此舉並非削減獎賞,賞罰原本便理應分明,有功當賞,有過當罰。”
孔融冷笑一聲:“難道在尚書令看來,張將軍大敗袁術,奪回傳國玉璽反倒是有過了?”
荀彧心平氣和:“敗袁術,奪玉璽為功,跑了袁術是為過。”
孔融怒道:“你這是強詞奪理!”
荀彧笑道:“彧這是以理服人。”
“呵呵,若論以理服人,何人比我更懂?”
“事實勝於雄辯。”
眼見兩人誰都說服不了誰,且有越爭越兇之勢,曹操終於說話了,並且一開口就是一錘定音之勢:
“朝堂之上如此爭執不休,成何體統,此事容後再議。”
孔融見再這樣爭執下去的確不是辦法,朝堂之上又再無他人應援,也只能就此做罷。
但他也暗暗打定主意,等今日下朝之後就聯絡其他人,務必要幫張繡把這件事情辦成。
相比於憤怒的孔融,諸葛亮倒是顯得很淡定,平靜地和趙雲一起離開。
臨行之前又看了看剛剛和孔融爭辯的荀彧一眼。
正好荀彧也望了過來。
原本歷史上曹魏和蜀漢的首席謀臣就這樣毫無預兆的相互對視,兩人目光交錯,均是一陣恍惚。
“豈有此理,當真是豈有此理!”
孔融回到府中也不避諱,當著趙雲和諸葛亮的面就破口大罵起來:
“曹賊因私廢公,簡直無恥之尤!
子龍、孔明,你們莫要擔心,融定能說服陛下,拜張將軍為揚州牧。”
趙雲點了點頭表示感謝,諸葛亮則是微笑著搖了搖頭。
孔融見狀不悅道:“孔明這是何意?莫非不是相信在下?”
“非不信文舉,只是亮今日觀之,滿朝之中非操宗族,便是出其門下,又有誰肯盡忠討賊?”
諸葛亮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孔融當即一怔。
他思慮片刻,緩緩開口:“孔明之言有理,若成此事,非國戚不能行也,某或可去尋車騎將軍國舅董承。”
“董承?”
畢竟是對朝堂不夠了解,所以諸葛亮聽到這個名字時本能的就是一陣迷茫。
孔融也知道諸葛亮並不瞭解董承,主動解釋道:
“此人說來倒與張將軍頗淵源:他初從西涼軍,為董卓女婿牛輔部曲。
後護衛陛下自長安東歸洛陽,拜為衛將軍,受封列侯。
他本為靈帝之母董太后之侄,其女亦嫁於陛下,是為董貴人。
今年年初,又被陛下拜為車騎將軍,並得以開府。”
諸葛亮一聽就明白了,這人跟當初的大將軍何進一樣,是為外戚。
只聽孔融接著說道,“董國舅多赴國難,吾素知之,若得其相助,此事定可行之。”
孔融說得篤定,但諸葛亮卻並不看好。
倘若只憑一個董承就能改變曹操的主意,那他也不會權傾朝朝野了。
不過孔融怎麼說都是為了張繡的事情奔波,諸葛亮也不好說打擊的話,只是叮囑他一定要小心謹慎,凡事以保護自身安全為上。
孔融聞言笑道,“常言道初生牛犢不怕虎,未曾想孔明伱年紀輕輕,處事卻是這般謹慎。”
諸葛亮也笑:“若文舉因此事被曹操忌恨,主公勢必責怪,便是亮也於心不安。”
“大丈夫處世,不能建立功業,不幾與草木同腐乎?”
孔融哈哈大笑,拍了拍諸葛亮的肩膀,問道,“倒是融有一事一直頗為好奇,不知孔明可否替為兄解惑?”
諸葛亮點頭:“但說無妨。”
“我等皆是年到二十方才束髮結冠,由家中長輩賜字,可孔明你如今不過十八,怎的早早就取了字?”
原本一直沒有插口的趙雲聽到這句話,也是好奇地轉向諸葛亮。
他比孔融知道的更多。
當初張繡在豫章第一次見到諸葛玄的時候,後者就提到過諸葛亮的字是孔明。
那時諸葛亮才十六歲。
諸葛亮聽到這個問題,沒有說話,只是長長嘆了口氣。
孔融見狀連忙說道,“若有不便,不說便是。”
“倒也無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