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明末之從千戶到遼東王 > 第380章 澎城攻防戰

第380章 澎城攻防戰(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大唐:不讓我種地,就把你種地裡盛世大唐,從殺穿玄武門開始!龍魂槍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掌握天幕,行走萬朝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襲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我在異世當神捕的日子狂魔戰神楊再興在異世,我用籃球當武器短影片:給古人紅色震撼!本王一心求死,為何逼我做皇帝穿越成紅樓嬤嬤,我把黛玉養胖了穿書太子被猜忌陷害,我當場發癲穿越:我成了小哥未婚夫大王萬萬不可穿越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四合院報恩的大茂原神:逆徒,連師姐也不放過特種兵之神話人物技能提取

鄭芝龍有這種感受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他遇上了十二支的二線部隊。

十二支的一線部隊,就是在海上漂的船隊。

二線部隊就是在海上駐防的部隊,而在最外圍,還有一支三線部隊。

三線部落稱為預備役部隊也可以,主要活動在外面。

一之三線部隊人其實都差不多,都是十二支麾下百萬海戶挑選出來。

但他們之間的實力則是相差巨大,主要原因是出在配備武器上。

三線部隊使用的還是這個世紀普遍使用的火繩槍。

而一二線部隊都是配備的燧發槍,一線部隊更是配備了重機槍和後膛炮這些重型武器。

差距就是這樣拉開來。

此時守城的二線部隊使用的是十八世紀末的燧發槍。

名字叫做查爾維爾1777型燧發槍,這是一款十分精緻的燧發步槍。

重九斤,全槍長一百五三厘米,口徑是十七毫米,使用的是球形子彈,通常在三發一分鐘。

使用的是滑膛槍管,但其實是有線膛型號的,只是使用線膛的話,射擊速度會降低到兩分鐘一發。

主要是線膛裝填子彈實在太麻煩,彈丸往往比槍管要大一點,需要木錘敲擊彈丸才能進去。

這款燧發槍殺傷距離在一百四十米左右最好,最大射程內能達到兩百三十米距離。

這款槍比鄭芝龍使用的火繩槍要強大很多。

其實鄭芝龍和十二支打了那麼久,也是繳獲了不少的十二支使用的燧發槍。

只是這些燧發槍很多口徑都是不一樣,十二支裡面,使用步槍口徑就有六種不同的。

所以,鄭芝龍按照其中一個口徑的燧發槍去製造,然後用出來的效果也是參差不齊。

彈丸小,放到口徑大的燧發槍內,造成氣密性差,威力減弱,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麼。

如果是彈丸大,裝填進口小的線膛槍裡面,那恐怕還不如火繩槍。

所以,現在鄭芝龍的隊伍中,還是以火繩槍為主。

而澎湖城內則是清一色統一口徑的燧發槍,而且使用的還是無煙火藥,這些都是鄭芝龍隊伍無法比的。

“砰砰砰——”

澎湖城頭上,守城的十二支衛兵在小隊長的指揮進行排射。

此時鄭芝龍組織的聯軍就在城下,烏壓壓的一片,都不用怎麼瞄準,一排子彈射擊過去,定然能中三四個人。

這次鄭芝龍著急將城攻下來,所以在城牆三面都是佈置了三千人馬。

城牆整段也就五百左右距離,三千人,最多也鋪開幾百人攻城。

“第二隊射擊!”城頭上小隊長指揮著射擊節奏。

此時雙方都在互相射擊,攻城梯子只有兩架,所以只有兩個口子能沖人上去。

其他位置只能在城牆下射擊給城頭上十二支人馬製造一點傷害了。

雖然鄭芝龍人馬使用的是火繩槍,但現在幾乎都是貼臉射擊,所以十二支燧發槍射程上的優勢並沒有體現出來。

唯一能體現出來的優勢就是射速比底下火繩槍快。

加上城頭上十二支人馬使用的是聞名幾個世紀的三段射擊。

燧發槍一分鐘能射擊三發子彈,使用上三段射擊,那就是一分鐘九發子彈。

這個速度已經可以和單發的後膛步槍媲美。

雙方隔著城牆射擊,藉著城牆有牆垛的掩護,鄭芝龍這邊的人馬傷亡明顯要大很多。

而此時城頭上都是擠滿了十二支的人馬,兩架登城的人根本衝不上去。

看到戰局一直僵持著,鄭芝龍不由有些就急切的問道:“火炮還被搬運下來麼?”

鄭芝龍在昨天就囑咐將船上的紅衣大炮給搬運下來,不過到現在也沒有搬運過來。

鄭芝龍要求搬運的是二十磅以上的大炮,那些大炮重量普遍都是在二三千斤以上。

這麼重,想從船隻上弄下來還是十分麻煩的事情。

“快樂,估計下午的時候就能將大炮給運送過來。”

“總比,海上那支十二支的船隊就這麼不管了麼?”旁邊親衛詢問道。

“哼,子鼠那個傢伙,定然是跑去堵出海口,他想堵就讓他堵吧。”鄭芝龍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只要他這邊打的快點,到時候子鼠那邊不得要回援過來。

而且,出海口那邊是紅毛鬼守著,正好讓十二支的人和那群紅毛鬼消耗起

目錄
陛下,饒了貂蟬吧,你陽氣太重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