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看圖聽往事(第2/4 頁)
脾、心三個臟腑,則難以調治好。想到這裡,他對呂常夫婦道:“二位放心,令愛之病我雖是初次遇到這種病情,但應能找出治療之法。”
呂常夫婦聽了,個個喜形於色,不住地連聲感謝。這時龍兒進來,報告說小女孩吃了丸藥後,精神大好,吵著要吃飯。
呂夫人聽了大喜,忙按張道陵的吩咐,準備小米粥去了。張道陵又去探視了一番,見小女孩除了眼光渙散,不愛看人外,別的狀況基本上正常。
他當下按醫書上寫了個方子,讓呂常派人去按方抓藥。並與呂常道:“若是三日內,服了這方子人沒別的異狀,則再按方子連服十天,病就可愈了。”
呂常聽了大喜,連聲道謝。張道陵見事情辦好,便婉辭了呂常的謝禮,與龍兒一同回傳舍。
呂常過意不去,但他見張道陵不愛財物,便親自追到傳舍,著意侍奉眾人。張道陵多次勸他回府看自己女兒,可他執意不肯,命人做了一桌上等素席,由他親自陪著眾人用餐。
到了中午,呂常陪著眾人邊吃邊談。當張道陵問起當地有關嵩山的曲故,呂常不無得意地道:“張道長,不是下官誇口,我自到這裡就任五年來,無事之餘,便到處走走,一來檢視民情,二來也收集當地傳說,來譜寫縣誌。這五年來,我已將太少室山七十二峰,已全部走遍,還畫了地形圖。你問這個,可當真是問對人了。”說著讓人去取地形圖來。
等圖取來,眾人飯已吃完,龍兒等人聽說呂知縣要為張大哥他們講當地曲故,也一同過來細聽。
呂常感激張道陵救治之情,當下打起十分精神,為眾人說起這裡的名山典故。他本就愛好此事,如今說起來,當真是如數家珍。
只聽他先從上古說起,對眾人道:“此地名勝,多與聖賢帝王有關。最早到這裡的帝王,便是黃帝。聽當地的師父說,嵩山太室最高峰峻極峰也叫華蓋峰。華蓋,傳說是居住在那個峰上的一個能人。因為他經常觀測天象,瞭解日月星辰的運轉規律,著摸出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對人類生活和植物生長有很大幫助,所以遠近聞名。黃帝打敗蚩尤以後,他親自率領大臣登上嵩山拜訪華蓋。來了數次,才找到了華蓋老人,從他這裡學到了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七星的執行規律以及和天氣變化,萬物生長之間的聯絡。黃帝后來還按華蓋老人所教,制訂了曆法。自此世間仍有序可查。”
說完黃帝,呂常又介紹道:“諸位,嵩陽這裡自除了黃帝來過外,當年帝堯巡狩陽城,以百歲之高齡駕崩於嵩山腳下的登封城。對了,你們知道大禹不,這裡還是大禹之父鯀的封地呢!”
呂常一口氣說到這裡,見眾人聽的都是津津有味,更是談興大發,起身開啟他畫的地形圖,指著裡面的一座山峰道:“這就是太室山中的最高峰,峻極峰,在此峰西一里地遠的地方,矗立著一塊巨大的石頭,高有三丈,圍近二十丈,像一尊雕像站立在那兒,你們可知道這塊巨石的來歷嗎?”
“不知道。”眾人齊聲回道。
呂常鄭重地回道:“據傳這就是“啟母石”。”
“啟母石?”張道陵聽了,大感意外,問道,“指的是大禹之子,啟的母親嗎?”
“正是。據我們本地老人講,相傳古時嵩山一帶洪水滔天,土地淹沒,許多生命被奪走,大禹繼承父業治理洪水,採用疏導之法,在太室、少室兩山之間的軒轅山谷,開了一條疏洩洪水的通道。大禹之妻塗山氏為支援大禹治水,也一同來到嵩山,住在太室山半山腰,塗山氏每天給大禹縫衣做飯。大禹對塗山氏說:‘當你聽到擊鼓聲,就去給我送飯。’
大禹為了儘快鑿開山間通道,在沒有人的時候,就變成一隻大熊,在山間來來往往,忙碌不停。有一次,一不小心,把一石頭踢落懸崖,恰好擊在鼓上,塗山氏聽到鼓聲,以為丈夫餓了,急忙把準備好的飯食送到軒轅山谷,可她東張西望,根本找不到丈夫的身影,只有一隻大熊在山間跳躍,看到了她,就向她跑來,塗山氏心中一驚,只道是大熊要來害她,好驚恐之下,便向東跑去。
大禹一著急竟忘了恢復成人形,只知道追塗山氏。就在他快要追上的時候,塗山氏見自己走投無路之時,便一橫心,將自己變成了一塊巨石。
等大禹追上這塊大石,已是大錯鑄成,無法挽回。只能現出人形,抱著大石哭泣。這時塗山氏才自己誤會了大禹,於是奮起最後的力氣,只聽一聲巨響,石頭裂開,一個男孩出生了,這個孩子就是夏朝的開國君主夏啟。在這塊巨石的北方,裂下一塊,相傳為石破啟生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