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指點迷津(第2/4 頁)
,只能自己放棄了。只是這樣一來,自己認輸後被治欺君之罪事小,可不但救不了金蟬,接下來又如何去救小黑呢?
他正在發愁間,忽聽門外有人問道:“張真人可休息了?”聽說話聲音甚是耳熟。張道陵忙看一眼小白,見她已不見蹤跡,心中暗贊這小傢伙好機靈。當下起身,開門一看,只見門外二人,當前一人,正是將軍府中的胡大夫,另一人面容清瘦,年紀約四十來歲,身著官衣,打扮卻像個大夫。
胡大夫見張道陵出來,當先一禮,笑道:“我與家兄不請自來,有擾張道長休息,尚請恕罪。”
張道陵忙還禮道:“胡大夫太客氣了,二位貴客,快裡面請。”
胡大夫又客氣了一番,但他那家兄卻只是微微一笑,當先進了客房。三人分賓主落了座。胡大夫這才笑著對張道陵道:“自從鄙人見了道長神技之術,今日晚飯時與家兄說起,我家兄也是此道中人,現為宮內御醫,聞聽道長所說的《脈經》之術,是以命我前來帶路,拜訪張道長。”
張道陵聞聽,拱手道:“原來是胡大人駕到,失敬、失敬。”
那胡太醫嘆道:“下官身為太醫院御醫,上不能解太后之憂,下不能治太守之女之病,何敬之有,實是慚愧之極。”
張道陵聽他說到太后之病,心中一動。笑道:“大人何必過謙,貧道此番揭榜自薦,非是逞自己能,而是因為有求於朝廷,才不得已出此下策,能否診治得太后之病,只得聽天由命了。但不知太后所得何病,竟然如何棘手?胡大人能否介紹一番否?”
胡太醫嘆道:“說來慚愧,據太后侍女玉蘭姑娘講,太后在上月中秋賞月後,比平常睡的稍晚,那晚她興致頗高,又非要住在當年先皇曾住過的殿中,夜深也不肯睡,到半夜間突然犯病,已是錯倒在床,人事不醒。我等被叫進宮為太后診斷時,我發現太后脈象不定、忽強忽弱,隱有中風受寒之證,是以斷定應以疏解風邪為主,故用了我家祖傳小續命湯來減輕太后症狀,但連喂太后三副湯藥,可太后仍是有口不言,問之不語,面帶奄奄惚惚之狀。當今陛下著急,責令太醫院務必救得太后,太醫院眾人研究之後,另一位首席太醫華太醫認為太后之病,仍陽氣過剩,便又按他的針灸瀉法以求通調陰陽氣機,解鬱利竅,疏調一身氣機,從而開竅醒腦寧神之目的。但無論用我法還是他法,均不見效。眼下太后雖是貌色如常,但始終是昏迷不醒。我與那華太醫均是束手無策,最後只能診斷為脈相寒熱交替、經脈紊亂,非我等之力可解,是以朝廷這才招榜尋賢,得以請得道長前來。”
張道陵聽了點頭道:“脈相寒熱交替、經脈紊亂,按《脈經》上所說,此症應是由五行中生克失常,五臟生變所致。可用五行中生克失常之法來治病。”
胡氏兄弟聞聽他出此言,又驚又喜,胡大夫便要起身請教,但那胡太醫畢竟在宮中當官久了,甚有城府,當下微咳一聲,和顏對張道陵道:“張道長,但不知五行中生克失常作何解,還請張道長為我等解釋下。”
此時張道陵卻在回想,那《脈經》上雖說有此症,但偏偏寫的所解之法是尋得一種草藥,名叫草靈芝為藥引方可療治,而自己記得在《神農本草》上所寫,草靈芝極為難尋,非有緣者不可得之。他一時憂心於此,竟忘了胡太醫之問。
胡太醫見張道陵如此模樣,他一向作為首席太醫,向來被人尊敬慣了,今日屈尊前來,卻被這個小道人無視,心下不滿,臉上慍色上來,哼了一聲。
胡大夫見兄如此,忙用力“嗯”地咳了一聲,對張道陵大聲道:“張道長,適才家兄問,你所言五行中生克失常,不知為何指,張道長可否能為我兄弟解釋下否。”
張道陵這才回過神來,忙回禮道:“失禮、失禮,適才貧道回想《脈經》所記,忘了禮數,二位大人莫怪。”
胡太醫聽他如此說,臉色這才有所緩和,搖頭道:“我等今日上門,本就是請教張道長來,還請張道長不吝指教。”
張道陵笑道:貧道所學,只是有幸自那谷中石壁中所學,正愁自身才能有限,恐誤了仙家濟世救人之意。今能與二位請教,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胡氏兄弟聽他如此說,心下俱是歡喜。個個點頭稱讚。這時聽張道陵又道:“適才大人所問,可是五行中生克失常一說?”
胡太醫點頭道:“不錯,我適才聽張道長說起五行生剋,我曾在“尚書”中讀到五行之說,書上說五行者,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