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慧智禪師(第3/4 頁)
中大叫一聲“娘”,便要衝上去。卻被張道陵一把拉住,囑咐道:“不可魯莽,小心行事。”
此時張道陵也是心情激動,但他已活近一百多年,經驗豐富,擋在金蟬之前,小心來到屋角,見那人坐在屋角一動不動,頭也被衣袍擋住。
金蟬衝上來跪在那人身前,輕輕扶起那魂魄,開啟遮擋的衣袍,卻見那魂魄竟然是一個和尚,身上所穿,也是件僧袍。
金蟬沒想到事情竟然變成如此模樣,大出意料,心神激盪之下,一跤坐在地上。
張道陵也沒想到竟然出現這種狀況,他本以為尋到了太后魂魄,卻見此人仍是一個和尚,他上前探視,見此和尚雖然處於昏迷當中,但仍有呼吸,看來有救。
當下讓金蟬讓開,離此人遠點,又讓小黑歸去,告訴龍兒情況,以防有變。
一切吩咐完畢,張道陵便上前一手按住那和尚的右手脈搏,一手掐了那和尚的人中穴。這和尚的人中穴被張道陵一掐,人也就清醒過來,他方一睜眼,就變得雙目通紅,神情有如瘋癲之人,雖然被張道陵制住了右手,但整個身體仍是翻滾扭曲,向外面掙扎而去。
此時在外面的龍兒,自打服了金丹後,感覺修行又長了一層,她隱隱能看到他們幾個的魂魄,見那和尚要逃,忙用玉瓶口對準了他,那僧人的魂魄雖是要掙扎出去,但遇到玉瓶,卻又如遠遠地避開,。
金蟬要上來幫忙,卻被那僧人一甩,就摔了個跟頭。金蟬無奈,心想此刻須得金剛降魔,當下坐下來唸起金剛經來。
他經聲一出口,那僧人魂魄就是一怔,反抗的力氣也小了許多,隨著金蟬的誦經聲,那和尚的神情也越來越平和,張道陵見了,便放開了手,給他自由。那和尚於是也團地打坐,到後來竟然是同金蟬一起誦經,用的也是梵語,誦得竟然是一字不差。
金蟬見他也是如此精通佛法,當將金剛經唸完後,剛要停下,那僧人神情又有變化,像是又要瘋狂,張道陵正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忙讓金蟬繼續唸經。
金蟬於是又念起大悲咒來,經聲一起,那僧人神情又自正常,從又與金蟬一同唸經,表情也隨之自然起來,金蟬等將大悲咒唸完,又開始念起楞嚴經來,這僧人似乎對楞嚴經有些生疏,竟然不能同金蟬一起唸誦,金蟬見了,便放慢語速,每念一句,等他重複了後,再念下一句,那僧人聽金蟬所念的佛經,面上忽然又露出忽喜忽悲之色,當唸的有的句子時,他竟然沉默一陣,口中還唸唸有詞,竟然似推敲起佛經句子,待他弄明白後,這才跟著金蟬繼續念下去。
等金蟬唸到最後一句:“爾時,善財童子依彌勒菩薩摩訶薩教,漸次而行,經由一百一十餘城已,到普門國蘇摩那城,住其門所,思惟文殊師利,隨順觀察,周旋求覓,希欲奉覲。是時,文殊師利遙伸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財頂,作如是言!”這才停下來。
那知那和尚竟然繼續唸了下去:”善哉善哉!善男子!若離信根,心劣憂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於一善根心生住著,於少功德便以為足,不能善巧發起行願,不為善知識之所攝護,不為如來之所憶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門、如是所行、如是境界;若周遍知、若種種知、若盡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說、若分別、若證知、若獲得,皆悉不能。
這隻聽得金蟬如醉如痴,當那僧人唸完,還沉迷於剛剛聽到的佛法之中。這時只聽那僧人嘆道:“阿彌陀佛,這《楞嚴大不思議解脫經》有三本:其中上中兩本隱而不傳,下本有十萬偈,四十八品,三本共八十品,我知道的可惜只有七品,其餘須得天竺去尋了,我是見不著了。”
金蟬聽了,上前拜倒,口中稱誦:“多謝大師父指點,小僧若有機緣,必到天竺求經,奉與大師父。”
“哈哈,你我都已成鬼,現在雖被困在此地,但縱能出去,也得入輪迴,小和尚,下輩子的事,你當不當和尚還不一定呢。”
“大師父,小僧非是鬼魂,只是用了靈魂出竅大法,才得以與大師父見面的,等我還陽後,一有機會,必去尋那剩下七十一品和上中兩部。”
“哈哈哈,等你尋來,我也不在了,不過你若有心,可到白馬寺齊雲塔處,為我念誦一遍,若是能,再替我掃一下塔,我就死而無憾了。”
金蟬聽了,張開口,欲言又止。
那僧人說在興頭上,又問金蟬道:“你是從何處讀得這《楞嚴經》的?”
金蟬從不撒謊,見他問起,便回道:“我是在鄧大將軍府中拜讀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