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老猴王(第3/3 頁)
脈。
等他診畢,閉目思索道:按這脈象,這白毛猴子應是得了痺證。《素問·痺論》所說:“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根據感受邪氣的相對輕重,常分為風痺、寒痺、溼痺;得留注關節,調整體內陽陰,方可見效。但它的脈相中,還有顯有滯澀之感,不知為何。我若能上前檢視,當能分出是何種症狀,才能對症下藥,但還有一節,猴子與人身體究竟不全一樣,按痺症治療,不知是否可行。他行醫須得望聞問切,但眼下只有切法可用,前三個都省了,這可如何是好。
他思來想去,忽然想到,我何不用靈魂出竅大法,到它身邊看看,不就可以了嗎?想到這裡,他低聲對猴王道:“大王莫急,我坐這思索一會,看看有沒有別的法子,給它老人家看看。你現在看好我的身體,不要碰他就行。”
猴王對張道陵很是信任,當下點頭同意。張道陵於是盤地坐好,用起靈魂出竅大法,不一會,魂魄便神遊出竅,輕飄飄地來到那白毛猴子身前。他人還未到近前,就覺得一股寒氣自床上襲來。
張道陵感覺自入洞中以來,在外面的洞中,氣候溫暖如春,可是進得內洞來,卻是越來越冷,尤其是以此處為最。他仔細檢視一番,見那石床,色澤如玉,觸之冰涼。再看白毛猴子全身俱白,有如一個白髮老者,老態龍鍾地躺在床上,一雙眼睛也無神地半眯著。它露在外面的手腳,骨關節處俱是變形,一看就是風寒所致的痺病,看樣子的風痺、寒痺、溼痺全都得了,難怪它如此痛苦。
張道陵初步查診一番,腦中忽然想到,這痺病雖重,但卻只是痛疼難忍,精神卻不該如此萎靡。而且在脈相中的那股滯澀,又是為何呢?他想到這裡,再次打量猴子的身體,發現草被之下,它的小腹有些凸起,伸手感覺一下,只覺得此處比別處更加顯得寒冷。張道陵心有所悟,這才返身歸竅。
過了片刻,張道陵站起身來,從懷中摸出剩下的最後一小塊老虎參,心道幸虧還有這一塊,正好能派上用場。他先對猴王道:“我這裡有一塊千年老虎參,你先讓它口含著,若是感覺身上不冷了,就讓它嚥下去。”
猴王接過千年老虎參,它雖不懂藥物之理,但長這麼大,常採食山珍異果,見手中的那塊參色澤金黃,形態肥厚,聞著有一股藥香,一看就不是凡物。當下大喜,連連作揖。張道陵微笑示意它不必客氣,快點給那白毛猴子服下。
猴王這才又輕手輕腳地回到石床前,輕聲喚了兩聲,又將老虎參半勸半用強地塞進了它的口中,口中還用猴語解釋著。
那白毛老猴本不願服,但它實在是沒有力氣掙扎,只得任猴王擺弄。哪知老虎參一入口,立馬感覺其苦無比,口腔中立刻分泌出唾液。它本待張口外吐,可是一動口,卻被猴王用爪子擋住,白毛老猴無奈之下,一下子將唾液嚥到了肚子中。白毛老猴見猴王不聽自己話,只氣得渾身直顫,但也無可奈何,正當它氣憤無比之際,突然間感到嚥下的那口唾液,有如一股暖流,流向腹中那坨有如冰塊一樣的東西,自己也一下子有了些力氣。見此情景,白毛老猴由怒轉驚,當下含著老虎參,口中吱吱地叫了幾聲。
猴王本來心中也是忐忑不安,只是實在無法,再按張道陵的吩咐強喂下參給自己的父親。這時見父親一下子表情不再生氣,反而問是給它什麼吃了。當下忙將張道陵的囑咐說了一遍。
白毛老猴聽了,不再吭聲,但是卻感覺肚子中的那塊冰坨,似乎不再那麼寒冷難受了。知道是人家給自己吃的東西起作用了。當下吱吱兩聲,猴王聽了大喜,忙跑到張道陵身前,請張道陵上前,來見白毛老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