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勸和(第2/4 頁)
入伍,這一來,又有多少人家,妻離子散啊!所以我心中一時難以決斷。這才面帶憂色,被你看出來了。”
小白想了想,道:“娘,我不懂得這些事情,不過再等幾天,等張大哥他們回來就好了,他們一定會想出辦法來的。”
太后嘆道:“遠水解不了近渴。明日就得定下政策,是戰是退,須得立斷。可是滿朝大臣中,分為兩派,只有虞詡、馬賢力主抗戰,太傅張禹也支援他倆,而以我大哥為首,卻上言退守,也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援。他們所言,俱有各自的道理,這更增加了我作出決定的難度。”
“娘,那皇帝是什麼意見呢?”
“他?”太后苦笑了一聲道,“他說一切聽我的。哎!他自小被我立為帝后,一切均仰仗我,不知我去後,他還能靠誰!”
小白見太后一臉的愁容,也是著急,她想了想道:“娘,這樣吧,你將雙方的理由與我敘述下,我雖不懂這些。但是我知道張大哥和金蟬大哥的品性,我可以憑藉對他們的瞭解,來假設一下他們的看法,你看成不?”
太后聽了大喜,點頭讚道:“好,如此甚好。小白你對他們十分的瞭解,肯定能猜出他們的想法,張道長和金蟬小師父,和你們幾個,都是神仙一樣的人物,說出來的,肯定沒錯。”
“娘,我只是個會說人話的小耗子,只能幫你想想,至於對不對,還得由你定。”
“好,我先說大將軍的理由。現在是羌人作亂,進犯並、涼二州,大將軍率軍遠征,卻因兵馬疲憊,被羌人戰敗,不得不退守涼州。而此時又得報羌人與北面的鮮卑相勾結,準備聯合進犯我朝。大將軍認為北面強敵,更為危險,考慮到軍情緊急,西部與北邊不能兼顧,便想要放棄涼州,集中力量對付北邊。以防再出現當年匈奴之害。大將軍還舉例道,‘這就好比衣服壞了,壞一件補另一件,還可以有一件完好的。如果不這樣,將是兩無所保。’”
“哦,我聽明白了。娘,那另一方又是何理由呢?”
“太傅張禹進奏說,‘先帝開闢疆土,辛辛苦苦,現在怕費事,丟掉它。涼州既然丟了,那三輔就算邊塞了,三輔作了邊塞,那祖宗的園陵墳墓,就在界外了,這是萬萬不行的。俗話說:“關西出相,關東出將”,涼州習兵練勇,超過它州。現在羌胡之所以不敢入侵三輔的原因,就是因為涼州在他的後方,是他的心腹之患!涼州百姓拿起武器,保衛涼州,毫無反顧之心,因為涼州是大漢的啊!如果放棄它,遷走百姓,人民安於故土,不願遷徙,這樣一定會發生變故。假使當地人倒向羌人,乘勢東來,就是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太公那樣的將領,還恐怕抵擋不住。大將軍認為補衣還有剩完好的作比方,我看就像疽的潰爛,越爛越寬,沒有停止。放棄涼州不是好的計策。’”
說到這裡,太后停下,問小白道:“小白,這雙方的理由,就是這些,你聽明白了嗎?”
“娘,我聽明白了,容我想想啊!”小白閉眼想了一會,睜開眼道:“娘,我想我要是金蟬大哥,他心地最善良,見不得一點死傷。在他心中,只願天下太平,若是能勸得羌人不再作亂,他就是寧願自己身死,也會幹的。”
太后聽了,點頭道:“那這麼說,金蟬肯定是願和。不過眼下要想和的話,就得先作出讓步,就怕是他們人心不足,會得寸進尺的。你再想想張道長會怎麼說呢?”
小白想了想,又道:“張大哥智勇雙全,路見不平,就會出手相助。他肯定會和金蟬大哥一樣,勸羌人息戰,但是若是羌人不聽勸告,繼續欺侮老百姓,張大哥肯定會出手干預的。”
太后道:“現在得報,羌人進犯我朝,一路上燒殺搶掠,傷民無數。張道長智勇雙全,絕不會一味忍讓,對付惡行,唯有以暴制暴,才可替天行道,我想張道長定會認可我的的作法,金蟬小師父人是好,就是太善良了!小白,你要記住,對敵人行善,便是對自己作惡。”
小白聽了,面露苦笑,點了點頭。
“但是龍兒和小黑,她們會有什麼看法呢?”太后忽然又問道。
“她們倆,我想,我想會聽張大哥的。”
太后聽了,若有所思,慢慢地點了點頭。
小白又沉思一會,忽然問道:“娘,為什麼羌人非要打咱們,不是還有南邊北邊西邊嗎?為什麼非打咱們東邊呢?”
“呵呵,羌人一直生活在我大漢西部,他們以牧羊為主要生活來源,也以羊為圖騰,由逐水草而居,到依山居之,壘石為室。他們生活之地,西為大漠,北為苦寒之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