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仲秋視霄漢(第1/3 頁)
第26章仲秋視霄漢
玉蘭抱著太后,看著這位大漢朝的最高統治者,那麼無比堅強的太后,現在卻如一個小孩子般在自己面前哭泣,也忍不住跟著流淚。可她人雖小,卻極為懂事,深知太后若是悲傷過度,更會傷身。於是忍住悲傷,勸太后節哀。
太后畢竟非一般女人,她緩了情緒,細思過往。心想今日陳寵之言,也只不過是驗證了一番此前推測。可她轉念一想,心中又隱隱生出一種疑問。於是悽聲問道:“蘭兒,你說,先帝真有那麼狠心,將我那剛出生的孩兒用來代他受難了嗎?”
玉蘭哭著道:“太后,大司徒剛才也說了,求太后不要再想此事了。”她想到自己身世,知道若是父親無錢治病,也不會將自己賣了。可為了安慰太后,只得勸道:“您那孩兒不會受什麼罪的,沒準他早已成仙成聖了。”
太后哭了一會,心中難受萬分,玉蘭見狀,甚是焦急,又無他法,只好低聲念起《大悲咒》來。
太后聽著玉蘭低聲背誦,腦海中驀然出現了一雙明亮的眼睛,她好像如快溺水的人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回頭對玉蘭道:“不對,蘭兒,你想,陳寵雖只是說我那孩子用來受難了,但事情究竟如何,咱們卻未可知。還有,你把慧智寫的那首詩拿來。”
玉蘭將寫有那首詩的紙拿來遞與太后,太后又一次念道:“青牛載道去,白馬馱佛來。前因掩後果,神龜別滄海。仲秋視霄漢,九星映五臺,休說皇子事,喬木問三槐。歸覲天子案,餘生恨蓬萊。”念才道:“陳寵可是說過那真人是來自蓬萊的?”
玉蘭點頭道:“是。”
“哼,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先帝的餘生恨那個蓬萊的道人,還是說我恨他呢?”太后氣得咬牙切齒地道。可她畢竟是執掌天下的一國之主,過了一會,心靜已平復下心來,又道:“到了這一步,這首詩的大部分意思,我們也都弄懂了,但是,蘭兒,‘仲秋視霄漢,九星映五臺’這兩句,與別的句毫不相干,還須琢磨才是。還有,既然那慧智不忍我那孩兒受過,他又在如意中留有此詩,必有深意,陳寵之言,我看還是不能全信。”
玉蘭想了一會,也覺得太后所說有些道理,她又不願太后傷心,心道暫以此安慰太后,待明日求她讓大將軍來,好讓大將軍勸勸她。
於是玉蘭順著太后所說:“是啊!或許那孩子被慧智所救了呢。否則他在如意中留下這詩,又有什麼用呢?”
太后聽了,激動萬分,一把抓住玉蘭的手,險些痛得玉蘭叫出聲了。但太后尤自不覺,只是興奮地說:“玉蘭,你也這麼想吧,看來,我猜測的沒錯啊!”
玉蘭眼中淚光閃閃,道:“太后,上天必是憐您,我想天恩浩蕩,那皇、皇太子必會無恙,不會像大司徒所說的,否則的話,慧智禪師又何苦費這般心思,再在如意上留下玄機呢。”
“正是如此,慧智禪師仍是得道高僧,他大慈大悲,絕不會看著我的孩子白白送死的。哼!”太后哼了一聲,又道:“那陳寵老頭是老糊塗了。玉蘭,現在咱們的唯一希望,便是由慧智禪師留下的詩來推測我兒身處何方,是生是死。若是他尚在人間,縱是天塌地陷,我也要求得一見。先帝身邊的人,除了那三公之外,還有個鄭眾,你去將他給我傳來。”
鄭眾聞聽太后這麼晚了傳他,忙上殿來。他人還未請安,便聽太后問道:“鄭眾,你服侍先帝最久,為何有事你還瞞著我。”
鄭眾一聽,只嚇的魂飛魄散,跪倒在地,口中連聲道:“太后,小的對您忠心耿耿,從來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不知太后所指何事,老奴年紀大了,容老奴好好想想。”
“我來問你,當年先帝病重之際,曾請來一僧一道,為先帝除邪治病,此事你為何未與我講過。”
“一僧一道,為先帝除邪治病?太后明查,老奴是當真不知道有這事啊!”
“怎麼會沒有,當年那和尚慧智,我還記得你帶他來過為我誦經呢!”
“啊!太后您說的是慧智啊!這老奴想起來了,是有為您誦經這麼回事,當年正值先帝病重、太后待產之際,先帝命人找來白馬寺的慧智,為他念經祈福,但是沒管什麼用,先帝便讓他去為您誦經。可是還來過一個道人?這件事老奴可真沒見過,也沒聽人說過呀。”
太后點點頭,語氣略微地道:“那你想想,那幾天有沒有什麼異常的事情發生過?”
“這個,太后容老奴想想。”鄭眾說著,閉目回想了一會,突然張眼說道:“對了,當時是這麼一個蹊蹺之事,有這麼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