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經中自有人如玉(第2/4 頁)
這一部經他譯了十天,直到八月十四上午,才基本上將上面的經文全部譯出。只是通讀起來,感覺佛經應有八十部,自己所譯的,只是其中八部,前後又是如何,自己也不得而知,看來要想尋得此經,以皇家尚不可得,憑自己之力,更是難如登天了。
他將經前第七部譯完之後,便看到第八十部了,上面只有一段話,寫的是“‘爾時,善財童子依彌勒菩薩摩訶薩教,漸次而行,經由一百一十餘城已,到普門國蘇摩那城,住其門所,思惟文殊師利,隨順觀察,周旋求覓,希欲奉覲。’是時,文殊師利遙伸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財頂,作如是言:……”
金蟬譯完原本,卻見在慧智祖師的摹本上,在最後卻比原經多寫了一段。這段梵文任金蟬如何推敲,也感覺和佛經上的內容一點也不沾邊,反而更像是一首詩。金蟬對詩歌並不擅長,當下只是得按其意寫成漢文。
令他驚奇的是,在那原本《楞嚴經》中,“*”又第四次、第五次出現,一次出現在“文殊菩薩”名中,一次出現在“普賢菩薩”名下。而慧智禪師在他所寫的譯本中只是對這個字寫了“未能意會,不敢妄寫”的八字評語,再無解釋。
金蟬將經文全部整理完畢,又細細地從頭到尾讀了一遍,覺得憑自己之力,所譯再無差錯,也順便強化了一下他頭腦所記的經文,這才停下來歇會。
他放下經書,方覺得眼花頸痛,腰痠腿麻,便站起來活動一下,並藉著閉眼休息之際,細細回想這“*”字之義,他想到第一次出現是在齊雲塔中“*”,那是由小白用血擦出來的。而第二三次則是《大悲咒》慧智譯本中所見。如今這個“*”字,卻是在原本《楞嚴經》中,“*”字又第四次、第五次出現,又分別注在了文殊和普賢文字下面。
這又說明了什麼呢?金蟬百思不解,他又找慧智所寫的那段不甚通的文字,想從中找到一絲端倪,但上面依金蟬所譯卻分明寫的是什麼“南方有顆大樹,卻不能休息,漢水中有個姑娘,想見去見不著等”。
金蟬暗道,若是那個大樹,是佛祖得道前休息的菩提樹的話,那怎麼會有思念漢江的女子呢?這經中為何會有這樣話呢?他越想越是糊塗,哎,那女子是曾經餵過佛祖羊乳的牧羊女嗎,還是像玉蘭那樣的女子呢?
金蟬不知不覺,想到玉蘭,不由地心中一震,心道:“我仍出家之人,怎麼可以想這些事呢!阿彌陀佛,金蟬罪過罪過。”
金蟬正在打坐間,忽叫門外董姐叫道:“金蟬小師父,玉蘭姑娘來了。”
金蟬聞聽,一下子坐起,忙起身相迎。不一會,伊人已飄然進入,那風華絕代容顏,映得整個佛堂如在放光明一般。
玉蘭笑著道:“金蟬小師父,自得你譯成《大悲咒》後,太后身體日好,聽說你明日欲走,太后特許我前來致謝。”
金蟬聽了,臉漲的通紅,道:“我只是會譯些梵文,怎得太后如此客氣,勞姑娘前來。”
玉蘭笑道:“金蟬小師父,你太客氣了,要不是因為你,太后又怎捨得讓我離開她,我今恐怕還不能回家看看將軍和夫人呢!”
金蟬一聽,心想,對了,明天是八月十五,正是家人團圓的日子,怎麼太后竟不肯讓玉蘭回家,想來她也是太孤單吧。
玉蘭見金蟬不語,感覺自己說話有些唐突,臉也是一紅,暗悔道:“我今怎麼不會說話了呢?”忙又掩飾道,“對了,金蟬小師父,太后說了,只要你願意,可許你為皇家僧人,可在京城裡任選寺廟裡讀經誦佛。這樣你就不必東奔西跑了,我們有不懂的地方也可尋你方便,你看可好?”
金蟬聽了,慌忙擺手道:“這個不行,我已應了師父學得經書就回轉寺裡,現在這經,上面有的我都譯好了,只可惜這經殘缺的太多,不能一睹全貌。對了,除了最後一段我譯感覺不像佛經,也看不懂文中之意,只得請姑娘再請高人吧。我出來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我想早點回去,好讓師父放心,多謝太后和姑娘的美意了。”
玉蘭聽了,知道他必會這樣說似的,回道:“其實你先回去一趟也無妨,你要回去探望師父,大將軍可以派人駕車送你去,一路上又快又安全,這樣你還可以待你師父同意後能早點回來,省得路上奔波之苦。想來你師父聽說你被太后選為皇家僧人,也會以你為榮,必許你來的。“
金蟬聽了,想起此次若是照玉蘭所說回去,不但途中有人照應,而且衣錦還鄉,必定風光,還能早點回去見師父。
但他小小年紀,早不以榮華富貴為榮,更何況他自在齊雲塔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