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靈臺方寸山(第1/3 頁)
第47章靈臺方寸山
張道陵行了一程,走到日近中午,前面又是一座高山,但見那山,澗下有泊泊溪水,崖前有朵朵祥雲。青松碧柏,在深秋不改著色,草黃果紅,秋實累累,卻有繁華過後的淒涼。路也分了兩岔,一條直上山去,淹沒在雜草之中,另一條則順山勢而下,道路寬闊,看來是有人常走。
他看看方向,見兩條路均向北去,想了想,便下山而下。走了一程,遠遠地聽見水聲,心中一動,想起愚公所說的“上善若水”,上善,上善,上山,莫不是告訴我上山不成。
他當下停下腳步,沉吟片刻,心道反正走了這麼多山,再爬一座又如何,或有近路可過,還省得我涉水了。於是轉身回來,又踏上了那條上山之路。
這上山之路可著實不好走,崎嶇曲折之間,亂石林立、荊軻密佈,走得張道陵腳下生泡、腿也被割了不少口子。可當他每每有了回頭的念頭時,卻看到這似有似無的山路間,有人走過的痕跡。他想既然人家走過,為自己開了道,我只不過是順路而行,為何就不能堅持走下去呢?想到這裡,他又繼續前行。
愈往前行,聽得前面水聲愈大,心道前面必是有瀑布流下,才形成如此大的響聲。以此水聲之大,為何在山下沒有見到激流而下呢?這瀑布日夜川流不息地流著,那水又洩去何處?
他心下好奇,看日頭離天黑還要兩三個時辰,心道我快點走,也好尋個歇息之處。當下加快腳步。再向上走,道兩旁草木漸少,在東倒西歪的石頭掩映之下,依稀辨得這條山道直上山頂。
張道陵打起精神,一口氣爬到山頂,登時止步不前,渾身只嚇出了一身冷汗。
原來此山從南面上是一斜坡,山頂一過,下面就是懸崖。崖壁直得猶如被刀劈的一般。張道陵站在山頂,四下張望,見腳下這山呈八字形,上山這面是緩坡而上,到了山頂,下面俱是萬丈深淵。幸虧他走得不急,否則一個收不住腳就掉下懸崖。
對面山也是如此一樣的峭壁,一條瀑布從山頂直流而下,似一條白簾掛在前川,秋陽照射下映出七色彩虹,猶如一條身披五彩霓虹的玉龍,一頭扎進山下一座清澈碧綠的深湖之中。那湖水不滿不溢,想來必有洩處,只是自己尚未發覺而矣。
瀑布注入處湖水翻滾,如水沸了一般,離得瀑布入水處十餘丈遠,湖水便一平如鏡了。山風將水氣吹將上來,陰涼之中,嗅著還隱隱地有些清苦味道。
張道陵看了半晌,讚賞美景之餘,心道這路將我引到此處,不知前人來此為何,難道也只是為了看這風景嗎?於是沿著懸崖四下觀望,只見這懸崖四周除了石頭,空空如也,但向下望去,卻看見他腳下三四米的懸崖壁處,卻伸出一棵古柏,如同一座綠色寶塔,懸空而立。
張道陵心下好奇,心想如此懸崖峭壁,草都難長,卻偏偏在下面長出了這樣一棵柏樹,當下趴在懸崖頂,伸出脖子向下張望,只見這棵柏樹將根深紮在懸崖絕壁的縫隙之中,斜向而長,如一根盤龍柱子在半空展開枝葉,形狀如同一座玲瓏寶塔,巍峨挺拔。樹葉受水氣升騰衝燻,長得郁郁青青。山風吹來,隨風而動,似在向人招手一般。他自風中聞得的清苦味,正是來自這青青柏葉。
張道陵聞著這味,甚是好聞,又向外探出些身子,這下子下看的更清,一眼看到樹上面懸崖壁上刻著五個字,寫的竟是“靈臺觀月處”。
這一看只喜得他如同炎炎夏日裡乾渴難耐之際喝到了甘甜涼冽的冰泉水一樣,一時間心神激盪,心想難道那愚公所指,就是此處嗎?“上善若水”,我上山來,見得此水,應是暗含了此語隱喻。金蟬兄弟告訴我那仙人說要尋他,“須是靈臺方寸山,明月三星洞”。這樹上枝葉長得下寬上窄,如塔如山,佛家喻塔為靈臺,此樹所發出的清苦味道,不也讓人如置身於瓊樓仙閣的香火繚繞之中嗎?還有,若說此樹為山則太小,但卻正應了那方寸之意,這字又說此處觀月,看來此樹必是那靈臺方寸山無疑。難怪我這些日子來找遍王屋山,也沒有見到那座山像靈臺方寸山啊!若是我到此樹上,待到月兒出來,沒準能尋到那明月三星洞了。
他想到此節,心下得意,忍不住仰天長嘯。又倒身對著那愚公隱身處,拜了三拜。等心情平靜下來,又沿著懸崖尋找如何下到柏樹的路。
但無論他如何觀察尋找,也找不出一條下這懸崖之路,他也曾試沿崖縫下去,可這崖縫中盡是砂石,一踩之下,便滾落崖下,好半天才從下面傳來“撲嗵”的落水聲。
張道陵只得放棄此舉,又來到長有古柏的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