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國王陛下萬歲(第4/7 頁)
比較滋潤了,甚至有人會欺壓底層的民眾。
這種現象是因為,尼姆國的律法制度不太完善,或者說有律法,但被永夜教會給限制了。
因為永夜教會要求尼姆國保持國家整體制度,貴族就像是他們後花園裡養的牛羊,王室是牧羊犬,牛羊要是少了永夜教會可是會生氣的。
所以即便貴族犯下了罪,如果不是太過分,王室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然處死一名貴族,永夜教會問下來解釋會非常麻煩。
甚至歷史上曾經有一名國王,處死了一名大公爵,永夜教會得知後把王室也處死了,換了一批人來當權。
因為那名大公爵的祖上在歷史上很有名,算是尼姆國標誌性的歷史文化遺產了,永夜教會對王室的‘越權’行為很不滿。
蘇臨感覺尼姆國就像是陳列在博物館裡的展品,好的壞的都會被永夜教會當做收藏寶貝,就像是慈禧太后的尿壺也能被炒出天價,嚴嵩的字帖有價無市一樣。
就算是貴族的陋習,永夜教會也認為是值得觀察的歷史文化遺產,所以要求王室對其有一定的放縱。
可實際上,這個國家早就變了味兒了,蘇臨不認為在舊時代的尼姆國,所有職業安排都是國家來做的。
他現在也沒準備改變這種制度,因為在一個小國家起步階段,絕對的中央集權和資源排程分配能力,是很重要的。
說白了,現在整個尼姆國都是他的,農民們只是領工資,但地裡的絕大部分糧食都是他的,要按照他的意志去分配,才會流通到市場上去。
同理,礦區內挖出的地熱礦石也一樣,工人們幹活拿工資,但礦石全都歸國家,他們需要地熱礦石要再去市場上買。
市場也受國家管控,那裡的小販同樣是一種職業,被國家定義,父母兒女傳承,售賣商品的錢他們自己是拿不到的,只會拿到國家發放的工資。
提成?
在原來的尼姆國是不存在這種東西的,全都是死工資,而且底層人民的工資低的可憐。
蘇臨掌權後對各職業都進行了改革,市場也不例外,他解除了職業鎖,只讓有能的商販留下,其他全都給他進廠上班。
今後在市場售賣東西的商人,在完成基礎指標後,多賣出去的商品他們可以獲取其價值5%的提成。
這一旨意傳達下去後,市場上的商人們都樂開了花,一個個對前來購買東西的客戶嘴那叫一個甜啊。
蘇臨這麼做是要提高商人售賣商品的積極性,保證他們的服務態度。
以往市場上的商販們雖然也是下等職業,但他們也是拽的很,因為他們不用從事重體力勞動,工資也不差,算是下等人中的上等人了。
而且他們每天只負責上班往那一站,客人愛買不買,反正他們工資照拿。
反正大家過的都壓抑,誰也看不到誰,在沉默中就完成了交易,各自負面情緒繼續累積。
蘇臨要杜絕這種現象,儘管他已經猜到了噩夢燃料誕生的原因,但他還是需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基本盤,國家不能死氣沉沉的,要有生氣。
現在商人銷售們每個月如果完不成固定的指標,可是會扣工資的,而若是完成指標後多賣出去東西,就會有不俗的額外收入。
他們當然得討好客人,讓客人買東西舒心的商販就會賺得多,而擺著臭臉的商販就會慢慢被淘汰。
實際上,在蘇臨頒佈這一法令後,市場的銷售額翻了三倍。
這不僅是因為商販們的服務態度好了的原因,也是因為國民的收入提高,就連農民和礦工也都有餘錢消費了,也就捨得花錢。
加上蘇臨放寬了工作時間,底層人民每天也有放鬆精神休息的時間,還有休息日,他們當然會更多的享受生活,也就是消費。
如今尼姆國除去不能工作的小孩兒外,能夠工作的人口大概有40萬,分配情況是這樣的。
15萬礦工,3萬農民,20萬工廠工人,幾千商販,幾千國家公職人員,剩下的是一些貴族和他們家裡的僕人。
另外還有一萬人,被蘇臨挑選出來,作為工程隊,對尼姆國大小城區道路進行改建擴建。
這項工作目前還沒有太多進展,因為光是清理乾淨尼姆國的街道,讓其不再是充塞著大小便的‘氣味天堂’就花了兩個月。
不過在經過研究院的培訓後,工程隊的成員在每日清理大小便的過程中,也慢慢學會了如何施工,現在已經開始有序使用各種機械重修王宮附近的道路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