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掣肘(第2/3 頁)
血沸騰,下意識問了起來。
“回陛下,利州西路都統制曹友聞的奏摺上,韃靼大軍勢如破竹,金人節節敗退,死守鳳翔府和京兆府、潼關一線,估計臨洮府路和金夏西北邊界一帶,都會被蒙軍迅速攻破!”
宣繒完,把奏摺遞了上去。
趙竑開啟奏摺觀看,默不聲。
果然和歷史上一樣,金人難擋蒙軍兵鋒,損師折將。要救西夏,還得宋人。
而且,蒙古大軍攻略宋金邊境,入侵宋境,只是事件問題。
趙竑的心,不由得又揪了起來,動身去西北的心情,立刻變得迫牽
“陛下,韃靼大軍攻打金境,難道,韃靼已經滅了西夏?”
宣繒試探性地一句。
“絕無可能!有我大宋一萬精銳協守,韃靼大軍想要現在滅了西夏,方夜譚,何其荒謬!”
趙竑搖搖頭,斷然了出來。
歷史上,沒有宋軍增援協守,西夏也挺到了炎炎夏日。現在才是二月,怎麼可能滅夏!
現在才是二月,蒙古大軍似乎攻打金國早了些,很有可能,他們在靈州城無功而返,採取了圍城的戰術打法。
趙竑心裡分析著,人又放鬆了不少。
面對強大的蒙古騎兵,面對用兵如神的成吉思汗,他也變得患得患失,沉不住氣,想起來都有些好笑。
“陛下,韃靼大軍橫行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年的時間滅掉西夏,似乎也不是難事。陛下要對韃靼用兵,似乎並非明智之舉!”
言官唐麟,趁機進言。
“唐御史,你以為我大宋的一萬援兵是紙糊的嗎?成吉思汗想要滅西夏,得從我大宋一萬將士的屍體上踩過去。朕怕韃靼大軍經不起這傷亡!”
趙竑冷冷一句,甚至有些惱火。
這些傢伙,一萬宋軍在他們眼裡什麼都不是,問都不問,簡直是豈有此理?
“陛下,會子換界一事,刻不容緩,恐怕要提上日程。”
戶部尚書真德秀趕緊站了出來,向臉色鐵青的趙竑奏道。
他本來是反對對蒙古大軍用兵,現在對方攻打金境,宋地也難免被荼毒,他又變得猶豫起來。
況且,看趙竑這臉色,他再不阻止,唐麟恐怕要吃苦頭了。
“等到蜀口的戰事結束,江南兩路,兩浙兩路,四川路新政推行完全順暢,國庫充足,再行換界。”
趙竑遲疑了一下道。
會子三年一換界,本來興慶二年就要發行新會子,但被推到了來年。
舊鈔收回國庫,新鈔兌換髮行市場,歸根結底還是要國庫充裕。等這幾路新政推行穩定下來,可以有三四千萬貫的結餘,會子貶值的危機,自然會大大減弱。
換界需要穩定的環境,現在西北大戰在前,一觸即發,可不是換界的好時機。
“陛下,如今我大宋兩浙路、四川路等幾路推行新政頗為順利,會子換界已經是刻不容緩。還請陛下下旨進行會子換界,以平息百姓生民之弊。”
戶部侍郎劉弼不屈不撓,也站出來奏道。
“等兩浙路、江南西路等新政推行完備,朕自會考慮。如今不是合適的時機,無復再奏!”
趙竑看了看劉弼,斷然道。
這傢伙品行不錯,但也是私下裡阻止他出兵的主和派大臣之一。自詡清流,清談黃老,不恤民生,枉為朝廷大臣。
還是回去,好好做你很有前途的退休事業或著書立去吧。
劉弼悻悻不已,退回列班。
真德秀本來還要堅持,看到趙竑臉色不善,終於忍住不言。
皇帝如今大權在握,威望重於下,為換界可緩可急甚至有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不必再和皇帝交惡。
他們師生二人,隔閡已經夠深了。
“諸位卿家,江南兩路,兩浙路,四川路,各路新政推行有條不紊,夏日以後……”
趙竑了幾句,眉頭微微一皺,不再言語。
外面似乎有吵鬧聲傳來,喧譁吵雜,似乎人數不少。
朝堂上群臣議論紛紛,趙竑不由得臉色一沉。
“快去看一下,何事如此吵鬧?”
上朝時噪音太大,擾亂朝堂。這些禁軍是幹什麼吃的?
難道,這是居心叵測者有意為之?
趙竑的目光,在大殿上一眾大臣的身上掃過。
“陛下,宮門外有太學生和士民靜坐請願,要求陛下誅殺奸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