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履新(2)(第2/3 頁)
夏震和史彌遠在殿前司中的黨羽名單列上,大概一百二十餘人,其職位、品性、瓜葛、升遷,臣都一一標註。陛下可斟酌御覽。”
真德秀呈上名單,顯然做足了功課。
“真公、魏公,你們真是雷霆霹靂,讓朕吃驚!”
趙竑驚詫地點了點頭。
只是兩天功夫不到,這二位幹臣就搞定史彌遠一黨底細,真是讓人吃驚。
這不會是連夜突襲的吧?這也太敬業了些!
誰說士大夫不能做事?
他接過名單,細細看了片刻,微微思慮片刻,這才將名單交給了真德秀。
“魏侍郎,以你之見,史彌遠和夏震的這些黨羽,會興風作浪嗎?”
真德秀未雨綢繆,老成持重,讓他也是安心。
“陛下,軍中有一些史彌遠的心腹親朋,防患於未然,還是小心為上!”
真德秀迫不及待,接過了話題。
“陛下剛剛登基,還是小心為上,千萬不能心慈手軟。”
魏了翁附和著真德秀說道,顯然是讓趙竑不要婦人之仁,以免後患無窮。
趙竑微微點了點頭。這個時候,他也不敢大意,也不能心慈手軟,心存僥倖,以免把自己玩脫。
權力,必須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這件事情,就交給兩位卿家去做吧。一要保密,不要走漏風聲,二要仔細甄別,由大理寺和刑部、臨安府三方會審,三是不要牽連無辜,朕不想剛剛登基,就弄的血雨腥風,讓朝堂動盪不安,人心惶惶。”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殿前司護衛臨安城和皇宮禁衛,一旦殿前司禁軍發難,弄不好就是血流五步,到時候再也難翻盤。
趙竑看著真德秀,微微一笑。
“真公,朕能登基,你居功至偉。朕任你為戶部尚書、參知政事,以後就常為國分憂吧。”
“臣謝陛下天恩!”
真德秀老臉通紅,趕緊跪下磕頭謝恩。
從禮部尚書到戶部尚書、參知政事,這可真是皇恩浩蕩。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論功行賞,果然沒有忘記他這個帝師。
“魏侍郎,目前朝中不是沒有合適的位置,但朕另有要事委你去辦。你暫且仍為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你的功績,朕記在心裡,朕欠你的。”
魏了翁的人品不錯,做事雷厲風行,他要推行新政,需要魏了翁上下奔走。
況且,捉拿史彌遠一黨,已經是人人自危,再對騎牆派大刀闊斧,恐怕得不償失。
趙竑溫聲細語,魏了翁汗流浹背,趕緊謝恩。
能得皇帝如此禮待,並委以重任,他是心滿意足。
“陛下,薛極、宣繒、胡榘這幾個參知政事,以前都是史彌遠的黨羽,該如何處置?”
驟升為參政大臣,真德秀責任感油然而生。
薛極是史彌遠的爪牙,唯史彌遠馬首是瞻。宣甑還是史彌遠的兒女親家。至於胡榘,貪鄙油滑,做執政大臣,德不配位。
“真公,除去史彌遠一黨,天下沸沸揚揚,若是再大興牢獄,恐天下動盪。讓他們各司其職就是。以前是史彌遠跋扈,他們只是奉命行事。現在新朝新氣象,讓他們為朝廷分憂吧。”
趙竑看著真德秀,輕聲說了出來。
他要澄清吏治,留下這三人,若是還作奸犯科,正好可以來殺雞駭猴。
無論是清流還是濁流,在他的治下,絕不能出現黨爭。這些人必須是好官,為國分憂,為民做事的好官。
真德秀那裡明白趙竑的心思,微微有些失落。
年紀輕輕的趙竑,也學會了大局為重,平衡之術。
“陛下聖明!”
魏了翁臉色發紅,終於放下心來。
史黨一除,萬事大吉。
“沒有什麼聖明不聖明的,朕相信你們,也相信你們的判斷。”
趙竑微微一笑,安撫兩位心腹大臣。
一個是四川蒲江魏高氏,名門望族,青史留名。另一個理學大臣,志趣高潔。這兩人去辦事,想來可以保證基本的公正。
“魏侍郎,抓捕完史彌遠和夏震的餘黨後,你就抽身出來,花一兩天的時間,把玉津園簡單收拾一下,再從殿前司挑選武藝精湛之士,尤其是金槍班銀槍班的禁衛,到玉津園參加軍中比武選拔。記住了,越快越好,朕已經等不及了。”
趙竑的心中,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