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國事(第2/3 頁)
都見過,其中不乏幹臣猛將。金主完顏守緒能力有限,再加上金國侷促於陝西河南兩地,沒有了兩核的彈性戰略空間,今人恐怕無力迴天。
八九不離十,一切都會和歷史上一樣,蒙古大軍要先滅了夏金,然後開始攻宋。
郭靖在那裡,給朕刺殺了成吉思汗!
“陛下,既然韃靼以掠奪發動戰爭,伐金攻夏,接下來必是我更加廣袤富裕的大宋。陛下要未雨綢繆,厲兵秣馬,早做打算,而不是此刻北伐!”
宣繒正色說道,目光看向了趙竑。
看起來,一番討論下來,他已經有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力。
趙竑點點頭,此君的話,可謂是說到了他的心上。
“陛下,韃靼兵強馬壯,可比當日勃興的女真鐵騎。既然韃靼只要財貨,不如納幣示弱,以免引起戰火,生靈塗炭,天下的百姓受苦。”
工部尚書、參知政事胡榘,似乎要謹慎的多。
“陛下,胡相公所言甚是!金人與我朝雖是世仇,但韃靼非金仇可比,當整飭武備、囤積糧草,自固吾圉。若是韃靼來犯,也好有幾分應對。”
薛極的看法和胡榘相似,不過更提倡自強。
趙竑不置可否,輕輕咳嗽了一聲。
納幣求和,奴顏婢膝。真以為對方是仁義之師,可以苟延殘喘?
看來,不說一些驚世駭俗的話語,無法讓這些參政大臣感同身受。
“眾卿,聽聞韃靼治下,將人分為四等,各位卿家知道嗎?”
“陛下,臣願聞其詳!”
薛極一愣,拱手一禮。
“陛下見多識廣,臣也想聽一下!”
真德秀也加入了好奇者的行列。
皇帝文章海內大家,雜識淵博,火器都會造,無所不能。
今天就洗耳恭聽,好好吸收點皇帝的諄諄教誨。
“這第一等,就是韃靼人自己,韃靼人稱之為“自家骨肉”。第二等為色目人。多為西域人,以及部分契丹人。第三等漢人,概指北地的漢人。第四等,就是我宋人,也稱南人,南方的漢人。”
趙竑輕描淡寫,徐徐道來,薛極等個個心驚。
“韃靼人可以隨意殺死漢人,漢人不得持寸鐵,禁止漢人畜鷹﹑犬為獵,韃靼官員享有漢人女子的新婚初夜......權等等……”
將歷史上發生的真史一一列出,趙竑看著眼前幾位肱骨大臣,面色凝重。
“若不早作打算,一旦墨守成規,便是國破家亡,殺戮之下,百姓皆為奴役。你們願意自己的子孫後代,淪為第四等嗎?朕可不想在垂暮之年,接受亡國之君的命運!朕更不願我大宋千千萬萬的百姓,被人肆意屠戮,活得狗都不如。”
崖山之後,他可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在他的時代再度發生。
“陛下憂國憂民,臣等自愧不如!”
真德秀站起身來,朗聲說道。
“陛下聖明!”
薛極三人也是站了起來,肅拜行禮。
“都坐下說話,不要動不動就起來,點頭哈腰,奴顏婢膝的,朕很不喜歡。”
趙竑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坐下。
眾大臣都是苦笑,皇帝面前,難道還趾高氣揚,不可一世不成?
“朕也知道,敵強我弱,不可草率從事。是以朕準備修飭武備,編練新兵,以備不時之需。至於北伐,唇亡齒寒,那是後事,不在這幾年的考慮範圍之內。”
趙竑一番話,讓眾人都是點頭,也是放下心來。
看來,新皇也知道敵強我弱,不會頭腦發熱,倉促行事。
況且,皇帝連山東李全都能忍氣吞聲,又怎會立刻北伐。
他們,純粹是想多了。
“諸位卿家,常言道,練兵先練將,將領是士卒的膽。說白了,一支軍隊是否善戰,就在於將領的素質。強國首在強兵,無論是要剿滅山東李全,還是要北伐恢復中原,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一切都是免談。”
宋朝的將領,都是實戰中積累經驗,絕大多數人都是行伍出身,這樣不可避免地陷入任人唯親,軍隊素質低下,地方武將跋扈、難以節制。
而且,透過新式軍官,帶動軍中士卒,也可以解決冗軍和軍隊戰力低下的問題。
“陛下是要擴大武學,還是要創立講武堂?”
薛極看著趙竑,一頭霧水。
京城傳的沸沸揚揚,都說皇帝要成立講武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