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天下事(第2/3 頁)
拿起一份
份奏摺,趙竑看了片刻,又把奏摺一一合上、放好。
先帝駕崩,新皇登基,恩蔭入仕的奏摺接踵而來,有些是親屬門客,有些還是未成年,數量竟達數百人,著實讓趙竑心驚。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們把大宋朝廷當成了什麼,他們可以肆意攫取的後花園嗎?
宋代“冗官”之害,恩蔭入仕就是罪魁禍首。恩蔭入仕的人數兩倍於科舉取士的人數,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財政包袱,也杜絕了社會精英的升遷之路,國家取才之路,被無情堵塞。
士大夫人人都知道恩蔭入仕禍害極大,但都心安理得享受既得利益。歸根結底,還是人心皆私,人性的貪婪而已。
就像北宋時的蔡京,一大群兒子孫子都是恩蔭入仕,滿門皆為朝廷官員。
官員退休,兒子竟然可以恩蔭入仕,國家不亂,天理不容。
“諸卿,說到鬥鳥鬥蛐蛐,以臨安城的權貴子弟居多。臨安城七品以上的官宦子弟,凡是有官身無所事事者,以及符合年齡者,都趕到金陵大學堂、大宋水師學堂和金陵講武堂去!整天吃喝嫖賭,臉都吃變了。就是一塊垃圾,也應該有垃圾的價值吧!”
趙竑冷聲說了出來。
反正領著國家的錢糧,反正要恩萌入仕,不如加以培養,看能不能培養一些人才,為國效力。也正好借這個機會,讓恩萌入仕,慢慢自然消亡。
“陛下聖明!”
群臣都是大喜,又是一拜。
讓權貴子弟入仕為官,光此一舉,皇帝就盡得滿朝文武之心。
至於“垃圾”一詞,恐怕就是“窩囊廢”、“沒用的東西”之類的意思吧。
“陛下,那這年齡的大小是……”
薛極欣喜異常,不厭其煩地問了起來。
除了軍器所的薛坦,他還有兩個孫子閒在家裡。皇帝聖旨一下,萬事大吉了。
“臨安城的勳貴子弟,年齡從十二歲起,三十歲以下。願意去講武堂的,朝廷也支援。那些不願意去金陵學堂,也不願意去講武堂的,朝廷也不勉強。”
大宋水師學堂,學都要學三年,再加上實習,十七八歲,正是最好的年紀。
趙竑考慮了一下,還是決定像後世的大學一樣,對金陵大學堂收費上學。
“金陵大學堂,第一學年,暫定招收學員兩千人,按年齡和學識分為三年,每學年畢業700人,學雜費方面,你們幾個斟酌一下。只要學堂的收支平衡就行。”
臨安城的權貴子弟,大概有數千人。這些權貴子弟,日子再難,一點學雜費總能掏得起。除非真交不起學雜費,學堂和朝廷自會補助。
薛極大概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所謂的收支平衡,就是學堂的支出,得靠學員們的學費來填補了。
反正這些紈絝子弟花天酒地,一點點學雜費,應該不成問題。
“陛下,那金陵講武堂這邊,是不是也要收費?”
宣繒身為兵部尚書,忍不住問了起來。
講武堂籌辦倒簡單,不過是擴大了規模的武學而已。但講武堂要是收費,估計傷了學員們的報國之心。
“講武堂收費,誰還願意衝鋒陷陣?將士們流血犧牲,還抵不上這點學雜費嗎?講武堂決不能收費,還要享受吃喝拉撒上的各種優待!”
趙竑鄭重其事,宣繒趕緊領旨稱是。
一個金陵講武堂,一個金陵學堂,講武堂明顯優待。這是不是皇帝要“窮兵黷武”,提高武夫地位的一種預示?
“講武堂的教材和訓練內容,朕會加一些內容進去,也會派一些新的教官進去,主要是佇列和刺槍術,以及火器的操練。尤其是火器,將會改變戰爭的程序,朕尤其重視,為講武堂訓練科目的重中之重。”
軍器司正在大肆鑄造火器,以便配置軍中。火器的操練,也是講武堂訓練的根本。趙竑自然會把火器操練,作為講武堂的重中之重科目。
眾臣面面相覷,心頭明白。
雖然他們都沒有見識過火器的巨大威力,但皇帝如此鄭重其事,能改變戰爭形勢,肯定是大殺器。
想來,這個金陵大學堂,正是皇帝燒的第四把火。
幸好皇帝沒有燒第五把火,因為趙竑已經滿面笑容,站了起來。
“各位卿家,談了半天,也該餓了。隨朕用膳,邊吃邊說,坐而論道吧。”
趙竑擺擺手,董宋臣已經把“會議紀要”發了下去。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