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失望(第2/3 頁)
像海瑞那樣的兩袖清風,一身正氣,明朝都找不出來兩個,更不用說宋朝了。
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
看來,士大夫這個精英階層,真是靠不住。
而今晚這場師生之間的變法談話,似乎也以失敗告終。
“陛下,歷來變法成功者少,失敗者多,不若謹遵祖宗家法,無百利,不變法。陛下慎之。”
真德秀沉聲勸道,心神不定。
皇帝這一番雷霆萬鈞,弄不好就是朝野動盪,人心惶惶。
祖宗家法!慎之?
趙竑驚訝地看著面前的真德秀,心頭的失望更甚,已經是絕望。
都要亡國滅種了,還有什麼好慎的?
難道他們就沒有看到,民生凋敝、吏治腐敗,大宋的天下,已經危如累卵了嗎?
崖山之後,損失的不僅僅是幾千萬的人口,更是文明的中斷,中華歷史的改寫。
崖山之後無中華。且不說這句話的正確與否,但民族和文化的淪陷,卻是不爭的事實。
祖宗家法,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但士大夫治不了天下,更救不了天下。要不然,兩宋也不會如此窩囊、如此的悲壯。無論是靖康之恥,還是崖山之後,面對異族的鐵騎,大宋都是沒有還手之力,一味的被虐。
以士大夫為首的讀書人士紳們的利益,決定了他不能和這些士大夫沆瀣一氣。士大夫一旦活的逍遙自在,老百姓就會受苦,而大宋就要遭殃。
堂堂大宋天子,手握天下權力,難道還怕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
至於老百姓,吃飽穿暖,還有寬裕,他們也不願意看到士大夫官紳們的貪鄙。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若是再墨守成規,恐怕大宋就要亡了。真公,你不是要朕做亡國之君吧?”
趙竑毫不遲疑,冷冷頂了回去。
他的老師,讓他今夜太失望了。
這也讓他的心更硬,士大夫,是決不能依靠。
而新政,更要他乾坤獨斷,一如既往的推行下去。
“陛下明鑑,臣絕不是此意!”
真德秀大驚失色,趕緊站起身來,肅拜而道。
看起來,他今夜的表現,讓皇帝失望了。
“真公,先回去歇著吧,讓朕再好好想想。”
趙竑輕輕擺了擺手,真德秀恭恭敬敬、垂頭喪氣退了下去。
真德秀離去,趙竑眉頭緊皺,開始在殿內踱起步來。
無論是練兵還是打仗,需要的都是錢。沒有了錢,還練個屁兵,打個球仗。
而這些官宦豪強隱藏賦稅,伊然是一顆大毒瘤,不僅僅是蠶食國家財富的問題,已經是民憤極大,影響社會穩定、朝廷信譽的大事。
天下何以太平?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
嶽武穆的話,至理名言,真是個明白人!
“陛下,滿朝士大夫,沒有幾個是清官。經界法是要割他們的肉,反貪法是要他們的命。寄希望於真公,恐怕要讓陛下失望了。”
看趙竑心事重重,愁眉不展,董宋臣在一旁輕聲說道。
要施行“經界法”,就要讓豪強官宦們割肉。反貪法,就等於斷了官員們的錢路。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說來說去,無非都是利益作祟。
若要和整個官僚階層、地主集團鬥,趙竑就是自己給自己挖墳。
“董宋臣,你可是什麼都敢說啊!”
趙竑哈哈一笑,他停下腳步,目光看向窗外,眉頭緊鎖。
董宋臣說的沒錯,連他的老師、清流之首真德秀都是大地主大官僚,難堪大用,就更不用說其他的官員了。
本來還打算讓真德秀去江南東路擔任欽差大臣,確保新政的推行。如今看來,他是太想當然了。
“陛下,朝廷上下官官相衛,官員們彼此盤根錯節,要在江南東路推行經界法和反貪法,恐怕要另尋他人。”
董宋臣在一旁繼續說道,輕聲細語。
看起來,他對真德秀沒有半點信心。
“董宋臣,你說得對。已經嚐到了做官的甜頭,肉吃在了嘴裡,怎麼捨得吐出來!來日方長,慢慢來吧。”
趙竑轉過頭來,面上依然不動聲色。
要行王道,就得選擇理想遠大之能臣,以皇權號令天下。
幸虧沒有直接任命真德秀為欽差大臣之類的官職,要不然,新政推行必會困難重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