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新生(1)(第2/3 頁)
寶祐元年,宋理宗聽信讒言,以金牌密令召其還朝。餘玠知有變故,憤懣成疾。同年七月,餘玠在四川暴卒,享年五十六歲。餘玠死後,宋理宗削去餘玠一切官職,並迫害其家屬和親信。
餘玠之子餘如孫,取“當如孫仲謀”之義,後改名餘師忠,歷大理寺丞,後為宰相賈似道所殺。
餘玠,堂堂的大宋兩大“軍神”之一,暴死於大宋皇帝和文臣之手,家破人亡,大宋焉能長存?
“呂文德,少年英雄,書生意氣。人生五宗罪,傲慢、嫉妒、暴怒、貪婪、色慾。你可要記住了,切不可犯!”
面對少年的呂文德,趙竑板起臉,一本正經叮囑道。
七宗罪裡的“暴食”和“懶惰”,被他選擇性地放棄了。
講武堂的學員,堂堂的大宋軍人,何來懶惰和暴食一說?
“學生謹遵校長教誨!”
呂文德滿臉通紅,抱拳行禮。
呂文德,南宋末名將。以抗擊蒙古起家,轉戰江淮、荊湖、四川各地前線達30多年,多次擊退蒙軍。呂文德任人唯親,並與權臣賈似道勾結,擁兵自重。南宋朝廷對呂文德極為倚重,不僅讓他建節兩鎮,還封他為衛國公。1269年,呂文德病死,諡號“武忠”。
呂文德可謂南宋抗蒙的中流砥柱。他為人詬病的是他大量起用族人和同鄉,形成龐大的軍事集團,甚至有將家族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的嫌疑。
用人用其長,呂文德的這些缺陷,就需要金陵講武堂的教誨,以及朝廷的及時敲打了。
“曹友聞,文武雙全,忠義無雙,渾身是膽,可堪大任。努力吧。”
對曹友聞的評價,顯然又比餘玠和呂文德高了一些。
曹友聞,南宋名將,宋初名將曹彬十二世孫,以忠義聞名。端平三年,與蒙古大軍大戰於蜀口大安軍,與弟曹友萬俱戰死。
歷史上的進士,妥妥的讀書人,卻來報考金陵講武堂,憂國憂民之心盡顯。在蜀中平原上,曹友聞與素稱“騎射無敵”的蒙古軍野戰交鋒十餘役,幾乎毫無敗績,放眼當時,難有匹敵之人。
曹友聞兄弟二人,倒是不用他操心,放心大膽使用就是。
看到
“孟珙,我對你的期望,那是……相當地高啊!”
孟珙,南宋防禦大師,出身將門,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為岳飛部將。早年隨父孟宗政在棗陽抗金,其父死後接管忠順軍。
端平元年,孟珙參與蔡州之戰,聯蒙滅金。宋蒙戰爭爆發後,統領川蜀、京湖兩大戰場,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
淳祐六年,原南宋鎮北軍將領、時任蒙古河南行省長官的範用吉暗中向孟珙請降。孟珙大喜過望,急忙上書請求朝廷予以批准,但宋理宗不許。孟珙心灰意冷,主動上表請辭,宋理宗馬上批准,讓孟珙致仕。同年九月,孟珙於江陵逝世,享年五十二歲。
孟珙和餘玠,南宋抗擊蒙古的兩大戰神,都在宋理宗這個大頭怪手裡枉死,宋理宗自毀長城,可謂乾的漂亮,何其愚蠢無恥。
這大頭怪還想搶自己的皇位,要是讓他得逞,大宋還有救嗎?
“校長教誨,學生謹記在心!”
孟珙抱拳行禮,鄭重而言。
看來皇帝對自己,確實是寄予厚望。
“劉克永,十八歲,劉克莊之弟,喜讀書不喜功名,你也來了!”
“學生謝校長救家兄性命!”
劉克永紅著臉,也是抱拳行禮。
劉家兄弟鬱郁不得志,誰知兄長忽然成為朝廷大員,而自己也進了金陵講武堂。劉家,算是苦盡甘來了。
“陸元廷,弓馬嫻熟,力大無比,一代大家陸放翁之孫,希望你好好學習,有朝一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吧。”
“千古男兒一放翁”陸游的子孫,一根鐵棒,神力驚人。整個講武堂,也許只有曹友萬和他氣力相當。值得好好培養一下。
“辛肅,生子當如孫仲謀,千萬不要辱沒了你祖父辛稼軒的一世英名!”
又是“南宋第一猛男”辛棄疾的後人,雖然才華遠遠不及祖父,但也算英雄有後了。
看到高大威猛的魏近愚,趙竑莞爾一笑。
“魏近愚,桀驁不馴……不錯,你還是來了金陵講武堂。我是高興的非常!”
“校長,那是學生以前,現在已經不一樣了!”
魏近愚臉上泛紅,趕緊為自己正名。
“很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