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峽移民(第1/2 頁)
三峽工程的成敗,不僅僅在於防洪、沿線水利功能、促進區域經濟、改善航道條件等宏觀層面。
還要看湖北、重慶21個區縣的120萬人口能否搬得出、穩得住,以及最終能不能共同踏上致富的道路。
百萬移民分為兩類,絕大多數移民在江水上漲的情況下,實現後靠,在水位線以上建立新縣、新鎮和新的村子。
還有一部分則是像楊守安他們這樣,徹底告別故土,搭上客輪和列車,前往山東、河南、江蘇、上海、湖南、湖北、廣東、江西、浙江、四川、廣西等11個省市,開啟了新的人生征程。
老李是雲陽村人,2001年頭的時候移民到了安徽蕪湖,從此就在這座有著“江東名邑”美譽的富饒城市紮下了根。
生長在江峽兩岸的百姓普遍勤勞能吃苦,到了新的地方,雖然有房子住,有補貼拿,生活保障一應俱全,但老李根本閒不住,沒享受幾天清閒日子就開始出門找活幹。
他從事過快遞運輸,經營過早餐店和彩票站,中間也經歷了起起伏伏,最後才在製衣行業有所成就。
十年轉眼一揮間,現在的老李已經晉升為了李老闆,擁有兩家規模頗大的製衣廠子,手下員工接近四百人,在安徽當地的服裝圈子裡也算是小有名氣。
那天老李和幾個相熟的生意夥伴喝酒吃飯,席間一則行業趣聞引起了他的注意。
“聽說上海有個做淘寶店起家的服飾公司今年在廣交會上接了好幾筆非洲的大訂單,結果正好遇上‘電荒’,交不了貨了,在全國各地到處找代工廠,你們猜怎麼著?壓根沒人接他們這單生意。”
“哦哦,這事我也知道,據說公司是幾個小年輕一起創辦的,平時做生意沒輕沒重的,得罪了美國的一家大企業,現在人家動用一切資源要封殺,凡是他們接觸過的代工廠子統統都被截胡了。”
“真的假的?這都2011年了,洋鬼子還這麼囂張?我之前還在雜誌上看到過這家叫安茹服飾的公司,感覺挺厲害的,衣服款式都是自己原創,沒想到被外國狼盯上了,估計凶多吉少啊。”
“對了,老李,雜誌上介紹的時候說那幾個年輕人也是三峽移民,該不會是你老鄉吧?”
所有人都只當這些是玩笑話,老李卻是心裡咯噔了一下,散夥回到家後他還是對這件事念念不忘,輾轉反側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找朋友討來了那本雜誌。
“改革春風進萬家,看三峽的孩子是如何成長為網紅服裝品牌***的……”
老李默唸文章的標題,隨後視線便落在了那張合影上。
男孩和女孩緊靠而立,笑容是那麼燦爛,照片的下方還標著兩人的名字,讓老李心中一驚,背靠在椅子上喃喃自語。
“楊守安,周清茹……這該不會是老楊家和老周家的那兩個娃娃吧……”
當回憶和鄉愁同時襲來,世間絕無任何辦法能夠阻擋。
老李翻開了許久沒有開啟的通訊錄,給本子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名字挨個打去了電話,每段說辭或許都不一樣,但傳達的都是相同的意思。
“我們移民的娃娃被洋鬼子欺負了,這忙你們是幫還是不幫?”
一傳十、十傳百……
一通通電話,一條條資訊,一次次奔走……
很多人並不是雲陽村的村民,甚至連巫山縣的邊都沾不上,但僅僅因為“移民”二字,他們便都把楊守安和周清茹他們看作了自己的“親人”和“後輩”。
一種無法用任何語言來描述的情感在三峽外遷移民的圈子裡愈演愈烈,大家都在用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溝通方式表達著彼此。
那一刻這些樸素的人兒就彷彿回到了青山兩岸,耳邊是江水滔滔,是峻嶺蟲鳴,還有峰巒間的飛鳥與夜空中漫天的繁星。
“麻賣批,我爹和我哥就是52年死在美國鬼子槍下的,現在又想來欺負我們巫山的娃娃,發夢衝!”
“我家兄弟三個都在恩施做服裝加工,廠子裡全是進口的裝置,現在統統空出來了,讓娃娃們來,要多少貨我們就生產多少。”
“當初我在雲陽村支教,楊守安那小傢伙怕我吃不了辣菜,每天都單獨做一碗炒洋芋,現在我都當上副市長了,還是忘不掉那味道,讓這家公司來我們市裡找合作的代工廠,我看看誰敢使絆子。”
一個人的力量,或許無法與時代的洪流抗爭。
但當所有人擰成一股繩之後,哪怕是再高聳的山峰,再寬闊的江河,都會被意志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