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讓我們家小十二去放羊?(第1/2 頁)
藩王戍邊,是老朱建國以來的基本國策,是大明安全的保證,卻也制約了大明的發展。
不管是挺朱棣一派的,還是反朱棣的。遷都北京,也是眾多穿越者,必做的的事情。
【可以讓朱棣坐鎮吞武裡,統一麓川、吳哥、安南、占城、暹羅五國,這樣才是真正的永樂大帝。】
【不行,那一塊版圖太大了。那裡從來沒有統一過,朱棣一個人也打不下來。】
【朱棣的軍事才能,什麼地方打不下來?分分鐘就滅了他。】
【那也不行,步子太大容易扯著褲襠。打下來,是容易,整合起來就難了。分兩三塊來治理差不多。】
【嗯,朱棣去安南,定都紅河三角洲;讓老二去麓川,定都吞武裡。老三坐鎮爪窪島,老五去呂宋。老六去幾內亞島,不出二百年,整個南洋都是必將屬於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別人都還行,老五就免了。他是馬皇后最後一個兒子,媽寶男。】
【老五怎麼不行?他喜歡研究植物,呂宋又屬於熱帶地區,正好讓他去好好研究。】
【讓老五教呂宋的老百姓如何吃草,呂宋的人還不得反了?】
【對對,我們是去懷柔他們的,不是去逼反他們。朱橚除了教人吃草啥也不會,去了準崴泥。】
朱橚除了教人吃草之外,是一無是處。
網友們商量來,商量去,都沒有想到朱橚有什麼優點。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朱橚不能去呂宋。
【那怎麼辦?呂宋離東印度群島又太遠,也不能交給老五。】
還是豌豆說:“讓我兒子去。”
【什麼,你兒子?】
“嗯,我乾兒子,就是老十一。”
老十一是蜀王朱椿,是朱元璋和郭慧妃的兒子,也是明粉心目中為數不多的賢王。
就是這個賢王,還有後世子孫,霸佔了成都平原十分之七的土地,整個四川人都成了他們家的佃農。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蜀王家族和楚王家族,秦王家族,成為最富的藩王。
(他們的封地,是除了江浙財賦稅重地之外,最富庶的地方了。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洞庭湖平原,當真是全天下養活朱家人。)
豌豆雖然睡了朱元璋的小姨子(就是掃黑風暴裡的黑警賀雲,孫興的媽),豌豆也就成了朱椿便宜老子。
可是,豌豆並不想留下朱椿這個所謂的賢王,去禍害四川老百姓,所以就提議把朱椿給弄到呂宋。
【嗯,朱椿是賢王,有他在呂宋,錯不了。】
朱元璋提出了異議:“那老五呢,哥哥和弟弟都有事情做,他總不能吃白飯吧?”
“老五的去處,我已經安排好了。”豌豆拿出地圖說道:“在南洋群島南邊,有個不亞於中土的大陸,叫南部瞻洲。
那裡物產豐富,吃牛羊都吃不過來。就算是朱橚寫了妖書,也不會真的有人吃草。
而且那裡還有些和老五一樣呆萌的袋鼠,老五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
受一些不良公眾號影響,老五被說成是一個呆萌呆萌的的科學家。他編寫的那本邪書《救荒本草》,更是被奉為瑰寶。
可是,現在老百姓覺醒了。
朱家人吃著山珍海味,卻有個二傻子寫他孃的《救荒本草》教老百姓怎麼吃草。和晉惠帝讓老百姓吃肉粥沒有區別,都是他媽的智障行為。
我們解決溫飽,也就是最近幾十年,初中教科書中,《挖薺菜》、《榆錢飯》就是說的這件事。
青黃不接的時候,老百姓為了活下去,只能是弄些野菜來餬口。
草根樹皮都掘地三尺,挖出來吃。能吃的不能吃的,老百姓都認得,都能分辨出來。甚至老朱頭朱元璋也能認出來。
也只有少爺羔子朱橚不認識,還當成科研成果來發表。
這不是能不能分辨的問題,是有沒有別的可以替代,比如歷史課本中的觀音土。
人餓極了,連吃了不拉死的觀音土都用來吃了,還要辨別野草?
可能他的本心不壞,可政治人物是不能單純的用好貨來評價的。
也沒有必要沒完沒了的歌頌他,稱讚他。
所以,豌豆說要把這個呆萌的傻狍子送到南部瞻洲的時候,居然沒有人提出異議。
【哈哈哈,傻狍子一定能和袋鼠玩到一處。】
【豌豆,你太壞了。把傻狍子朱橚送過去和袋鼠為伴,你是咋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