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有餘依地的趨近(十五)《善緣廣結聚,法緣潤群生》(第2/2 頁)
禮:“施主但說無妨。”林羽於是滔滔不絕地談起了自己在詩詞文章上的造詣,言語間不乏自誇之意,引經據典,口若懸河,試圖用自己的才華讓阿明折服。
,!
阿明靜靜地聽著,待林羽說完,他緩緩說道:“施主才華橫溢,阿明自是欽佩。但在這世間,知識與才華如浩瀚星海中的一顆星辰,雖璀璨卻也渺小。佛法中講,謙遜方能納百川,傲慢只會矇蔽自己的雙眼,阻礙智慧的增長。”阿明接著講述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智者,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自恃聰慧,拒絕向他人學習,認為自己無所不知。他在學術的道路上固步自封,最終一事無成,漸漸被人遺忘。而另一位雖天資平平,但始終保持謙遜,他深知自己的不足,不斷汲取知識,向每一個有長處的人請教,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市井百姓。他不斷積累,不斷成長,最終成為一代大師,其思想與著作影響深遠。
林羽聽後,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心中雖有些許不服,但也被阿明的話所觸動。阿明見狀,又說道:“施主,你看這水鄉的美景,河水之所以能匯聚成流,是因為它能容納各方來水,不擇細流。人亦如此,放下傲慢,才能真正成長。”林羽沉思良久,目光落在橋下潺潺流淌的河水上,心中彷彿有什麼東西在悄然改變。終於,他向阿明深深鞠了一躬:“大師,您的話如醍醐灌頂,林羽受教了。”
從那以後,林羽放下了心中的傲慢,他開始虛心向各方人士請教。他走進田間,與老農們交談,聽他們講述耕種的經驗與生活的智慧;他來到市井,與小販們聊天,瞭解他們的艱辛與樂觀。他的文學創作也因此更上一層樓,他的詩詞不再僅僅是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充滿了對人生與世間萬物的深刻感悟,字裡行間流露出謙遜與包容。同時,他對佛法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跟隨阿明四處遊歷,每到一處寺廟,他們便在佛堂內靜坐冥想,誦讀佛經,深入研究佛法經典,探討其中的哲理。林羽逐漸成為了一名虔誠的修行者,他的內心也從最初的浮躁與傲慢,變得平靜而堅定。
在阿明的修行之路上,他始終秉持著廣結善緣的信念,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他都一視同仁地用佛法去滋潤他們的心田。每一次與他人的互動,他都能從中感受到眾生的不同煩惱與困惑,這也讓他更加深入地進行內心的觀照與覺知。他在與李大人交往時,看到了權力背後的迷茫與掙扎,他深知官場的複雜與艱辛,也明白佛法對於一個肩負重任之人的指引作用。在與林羽的相遇中,他察覺到了才華背後隱藏的傲慢與虛榮,他用佛法的智慧去點化這個年輕的書生,讓他走上了一條自我成長與修行的道路。
他深知,自己在這世間的使命,便是透過善緣與法緣,引導眾生走向解脫之路,而他自己,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趨近《瑜伽師地論》中“有餘依地”的高深境界。他在一個偏遠的山村中,遇到了因貧困而相互爭鬥的村民們。山村中,破舊的房屋零散分佈,土地貧瘠,村民們為了有限的資源爭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阿明走進山村,他的到來如同陽光穿透陰霾。他以佛法的慈悲化解了他們的仇恨,他坐在村子的中央,為村民們講述因果報應的故事,讓他們明白爭鬥只會帶來更多的痛苦。他引導他們共同合作,開墾土地,種植作物,傳授他們先進的耕種技術。在阿明的努力下,山村逐漸走向富裕,村民們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們對阿明充滿了感激與敬意。
在海邊的漁村,海風呼嘯,海浪拍打著岸邊的礁石。他安慰那些因出海危險而擔驚受怕的漁民家屬,他與她們圍坐在一起,講述佛法中的安心之法,告訴她們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只要心懷善念,為出海的親人祈福,便能獲得內心的平靜。他教她們誦讀佛經,讓她們在等待親人歸來的日子裡不再被恐懼所籠罩。
阿明的名聲也越來越大,但他始終保持著一顆平常心。他知道,這一切不過是佛法在世間自然傳播的結果,而他只是一個傳遞者。他繼續在世間行走,尋找著那些與佛法有緣之人,用他的善緣與法緣,為這世間帶來更多的溫暖與希望,讓更多的靈魂在佛法的滋潤下得到救贖與昇華。無論是在繁華的都市,還是在偏遠的鄉村;無論是面對文人雅士,還是面對樸實的百姓,阿明都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在這充滿塵勞的世界裡,如同一盞明燈,照亮著人們前行的道路,引導著他們走向內心的寧靜與解脫。
:()穿越成無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