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有餘依地的趨近(十)《境界日高峻,謙遜心愈沉》(第1/3 頁)
第七十六章:有餘依地的趨近(十)《境界日高峻,謙遜心愈沉》
靈虛山寺廟在阿明法師的主持下,愈發成為周邊地區的修行聖地。寺內香火繚繞,僧眾們誦經禮佛,精勤修行,一片祥和景象。而阿明法師,因其高深的佛法造詣和慈悲濟世的胸懷,聲名遠揚,前來請教的修行者絡繹不絕。
一日,陽光灑滿寺廟的庭院,阿明法師正在為弟子們講解佛法經典。一位名叫玄風的年輕修行者,面容恭敬而又帶著一絲崇敬與期待,從遠方趕來。他聽聞阿明法師的諸多事蹟,心中滿是敬仰,渴望能得到法師的親自指點。玄風走進庭院,見到阿明法師,當即行禮,說道:“阿明法師,您的修行境界如巍峨高山,令我等晚輩仰止。我在修行中遇到諸多困惑,特來向您請教。”
阿明法師微微抬起頭,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他輕輕扶起玄風,說道:“小友不必如此,我也只是在這修行路上不斷摸索前行之人,所悟所感不過是佛法海洋中的點滴。修行之路漫長且充滿變數,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機緣與感悟,我們應相互切磋,共同探尋佛法真諦。”
玄風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他說道:“法師您太謙遜了。您的智慧與境界,眾人有目共睹。我在禪定修行時,總是難以控制自己的雜念,思緒紛飛,導致修行進展緩慢,還望法師能賜我良方。”
阿明法師沉思片刻,說道:“禪定中的雜念,猶如風中的柳絮,看似無根,卻難以輕易消散。你需先從觀照呼吸入手,將注意力集中在氣息的進出之間,當雜念湧起時,不要刻意去壓抑,而是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去覺察它,如同看著天空中的浮雲,任其來去。這是一個需要耐心與恆心的過程,就像在‘資糧地’時,我們需不斷積累善根福德,一步一個腳印地夯實基礎。你如今在禪定上的困境,正是修行磨礪的契機,透過克服它,你才能在‘加行地’乃至更高境界有所突破。”
玄風聽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道:“法師的教誨,如醍醐灌頂。我定會努力修行,不辜負法師的期望。”
阿明法師微笑著說:“莫要將期望都寄託於我,你自身的努力與悟性才是關鍵。在修行途中,我們都是平等的求道者。”
過了些時日,阿明法師決定離開靈虛山,前往各地拜訪高僧大德。他深知,佛法的智慧無窮無盡,即使自己在修行上已有一定造詣,但仍需不斷學習,博採眾長。他帶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了旅途。
第一站,他來到了一座古老的禪宗寺院。這座寺院隱藏在深山之中,四周古木參天,雲霧繚繞,透著一股神秘而莊嚴的氣息。阿明法師踏入寺院,便感受到一種濃厚的修行氛圍。他見到了寺院的主持慧能大師,慧能大師年逾古稀,眼神深邃而睿智,彷彿能洞悉世間萬物。
阿明法師恭敬地向慧能大師行禮,說道:“晚輩阿明,久聞大師德高望重,佛法精深,特來拜訪,渴望聆聽大師的教誨。”
慧能大師微微點頭,說道:“阿明法師客氣了。你在修行界也頗有聲譽,想必也有不少獨到的見解。”
阿明法師謙遜地說:“大師謬讚了。我在修行中雖有一些感悟,但深知自己的不足。此次前來,就是想在大師這裡汲取更多的智慧,以充實自己。”
在寺院的禪堂中,阿明法師與慧能大師相對而坐,開始了一場深入的佛法交流。慧能大師分享了禪宗的修行法門,強調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理念。他講述了許多禪宗祖師的公案,如達摩祖師面壁九年,慧可斷臂求法等故事,讓阿明法師深受觸動。
阿明法師也分享了自己在《瑜伽師地論》修行中的一些體會,特別是關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正念與覺性的方法。慧能大師聽後,點頭讚許道:“你將佛法融入生活的修行方式,頗有深意。雖然我們禪宗與瑜伽行派在修行方法上略有不同,但殊途同歸,都是為了引導眾生解脫煩惱,證悟菩提。”
在交流過程中,阿明法師始終保持著謙遜的態度。儘管他在某些觀點上與慧能大師有共鳴,甚至在一些修行實踐的經驗分享上,他的見解也得到了慧能大師的認可,但他從未有絲毫傲慢,而是像一個虔誠的學生,認真聆聽慧能大師的每一句話,用心去領悟其中的智慧。
離開禪宗寺院後,阿明法師又前往了一座律宗寺院。律宗以嚴謹的戒律著稱,寺院中的僧眾們嚴守戒律,生活起居皆有嚴格的規範。阿明法師在這裡見到了律宗的大德明律法師。
明律法師看到阿明法師前來,熱情地迎接。阿明法師表明來意後,明律法師說道:“阿明法師能來我們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