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轉機乍現(第1/2 頁)
第一百章:轉機乍現
大唐貞觀十六年夏,烈日高懸在長安的天空,皇宮內的朝堂之上,氣氛卻與這炎熱的天氣截然不同,一場關於佛法文化交流的討論正在激烈地進行著。
幾位大臣站了出來,其中一位名叫王大人的臣子率先進言:“陛下,臣近日觀民間之象,因阿米爾等人對佛法的交流傳播,雖曾有風波,然如今民心向善,諸多百姓於佛法中尋得心靈慰藉,且對我大唐文化亦生自豪之感。臣以為,過度限制阿米爾之學術交流,恐失民心,亦礙文化繁榮之路。”
周圍的大臣們紛紛點頭,另一位李大人也附和道:“陛下,阿米爾所著之書,臣等已略作研讀。其中對中原與西域佛法文化之剖析,見解獨到,若能善加利用,於我大唐對外交往,可展包容之胸懷,揚文化之威名,實乃不可多得之機遇。”
皇帝坐在龍椅之上,微微皺眉,陷入沉思。他回想起近日來聽到的民間傳聞,興善寺等地佛法活動的興盛,以及百姓們對阿米爾所帶來的西域文化視角的好奇與接納。良久,他緩緩開口:“既如此,那便傳旨,解除對阿米爾部分限制,著其於特定之地,與我大唐學者、僧人共研佛法,務使文化交流有益無害。”
此旨一出,猶如巨石入水,在長安城中激起層層漣漪。訊息很快傳到了大雁塔,覺遠與阿米爾聽聞後,欣喜不已。
在大雁塔的庭院中,覺遠激動地握住阿米爾的手:“阿米爾兄,轉機終現!你多年的心血與堅守,如今終得認可。”
阿米爾眼中淚光閃爍:“覺遠法師,若無你一直以來的支援與鼓勵,我恐難堅持至今。此乃你我共同之幸,更是佛法文化交流之幸。”
此時,柳逸風也匆匆趕來,他的臉上洋溢著喜悅:“太好了!這真是令人振奮的訊息。我定要創作一幅畫作,記錄下這珍貴的時刻。”
不久之後,在長安的皇家學府——國子監內,一場盛大的佛法研討盛會拉開帷幕。國子監的庭院中,綠樹成蔭,繁花似錦。來自中原各地的高僧大德、知名學者,以及西域的阿米爾和他帶來的幾位西域學者齊聚一堂。
眾人先是恭敬地參拜了佛像,而後分席而坐。阿米爾起身,手捧他的著作,恭敬地呈給皇帝派來的監場大臣:“大人,此乃在下所著之書,望能為今日之研討拋磚引玉。”
大臣接過,微笑著點頭:“阿米爾,陛下對你此書頗為期待,你且細細道來。”
阿米爾深吸一口氣,開始講解:“諸位,中原佛法源遠流長,理論體系完備,如《瑜伽師地論》對‘境、行、果’之闡述,精妙絕倫。而西域佛法,更重實踐中的感悟與自然之融合。例如在修行‘三摩呬多地’時,西域修行者常於曠野、高山等自然之地,借天地之靈氣,助內心之修行……”
臺下的學者們認真傾聽,不時提問。一位中原的老學者問道:“阿米爾,你所言西域修行於自然中感悟,然若遇惡劣天氣,豈不妨礙修行?”
阿米爾從容作答:“老學者有所不知,在西域人眼中,惡劣天氣亦為修行之考驗,如同中原佛法中所講之磨難,可磨礪心智,讓人更深刻地領悟佛法無常之理。”
眾人聽後,紛紛點頭。接著,一位年輕的西域學者也站了起來:“中原佛法之禪定功夫高深,我等西域之人亦想多有學習。不知覺遠法師,可否分享些中原禪定之要訣?”
覺遠雙手合十,說道:“禪定之要,在於心之專注。於靜室之中,排除雜念,可先從數息入手,一呼一吸間,感受生命之氣息與佛法之韻律……”
在互動交流中,氣氛愈發熱烈。學者們爭論著,探討著,思想的火花不斷碰撞。國子監的學生們圍在四周,眼睛裡滿是好奇與崇敬,他們在這場交流中,領略到了從未有過的佛法文化魅力。
在學府的一角,柳逸風支起畫架,快速地揮動著畫筆。他將眼前這一幕精彩的文化交流場景記錄下來:學者們專注的神情、阿米爾自信的姿態、覺遠的沉穩莊重,以及周圍綠樹繁花與人群和諧交融的畫面。
隨著研討的深入,眾人開始商議如何將中原與西域佛法文化的融合成果更好地推廣開來。一位大臣提出:“可在各地寺廟設立專門的文化交流堂,定期舉辦此類研討活動,讓更多僧人、百姓參與其中。”
另一位學者建議:“還可組織人員將交流成果編纂成書,分發各地,使偏遠之地亦能受益。”
阿米爾聽著眾人的提議,心中滿是憧憬:“若能如此,佛法文化必將在大唐乃至更廣闊之地,綻放絢爛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