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十室九空(第1/2 頁)
遊牧民族,沒有農耕文化,放牛牧羊,能夠發展的嗎?顯然不能。
日子不好過了,還得南下搶一搶的,這那是屬於司空見慣的事情,這些傢伙也是夠殘忍的,一南下,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
要想將其徹底除掉,也就是隻有一個辦法了,那就是進行狂屠。
滅其人口,斷其種族,損其戰爭潛力。
否則無解,說和是不可能的。
本來,以和平的方法,可以換來短暫時間的和平,但是這不能長久的,只有殺之,沒有別的方法。
儘管這殘忍了一些。
不過說起來,中原王朝那是跟遊牧民族打了上千年的了。
何解啊!打了這麼多年,都沒有消滅那些傢伙,這是有原因的。
主要原因就是打不贏的話,人家那可以跑的。
當中原王朝勢衰的時候,這些遊牧民族,就要南下打劫了。
也有可能,一鼓作氣將你給滅了。
“今年還是要加緊攻勢,爭取把韃靼趕走,逼迫他們遷移,然後就對付瓦剌。”
韓辰想了想,然後說道。
“先生有何妙計?”
朱棣詢問。
“就一個字,殺!”
韓辰來了這麼一句,除了一個殺字而外,那是並沒有其他的手段了。
談和,根本就不現實的事情的,或許能夠得到短暫的和平,但是不能長久,再說了,從實力方面來看的話,憑什麼跟對方講和啊!有那個條件就動兵。
打不死他,也耗幹其人口,讓對方難以發動大型的戰爭。
朱棣深有同感的點了點頭,他也是這般認為的,不殺不行啊!
在韓辰的眼裡,韃靼只是小患,而瓦剌可是大患的,難以收拾掉。
隨後,朱棣就走了,他其實當甩手掌櫃,很多事情,都交給朱高熾處理,讓朱高熾監國。
他本人則是一個戰爭狂人,要打仗,就是自己御駕親征。
從古至今,御駕親征的皇帝還是非常少見的,一般情況下,皇帝是不可輕動的。
但沒有辦法,人家能打仗。
這個能打仗的皇帝,對於戰爭那是挺渴望的。
韓辰閉門不出,他要了解一下現階段的經濟狀況,專門會見了有司人員。
朱元璋三十一年勵精圖治,各行各業還是大有發展的,農業經濟其實是不錯的,紡織造紙印刷,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底子還是不錯的。
然而靖難之役造成的內鬥,還是損傷國力不小的。
一些戰亂地方,被破壞嚴重,居然還出現了十室九空的局面。
這些地方,需要遷移人口,進行恢復。
海上,朱棣派了太監鄭和下西洋,這個事蹟,韓辰也不瞭解,不知道確切情況,他沒有進行專門研究。
不過,也能夠想清楚,這所謂的下西洋,完全就是為了彰顯明朝的威德,而不是出於經濟層面的考量。
朱棣是個好大喜功的人,這一點,韓辰是很清楚的,派遣鄭和下西洋,無非就是彰顯天朝上國的威嚴,好讓番邦那是稱臣納貢。
韓辰覺得,現在講這海上霸權,還為時過早,首先,造船業方面,都沒有達到那個水準。
要想擁有海上霸權,造船業必須要先進發達。
還有,內部層面,還沒有發展起來,還不是對外擴充的時候的。
這天,朱高熾來跟韓辰商量移民的事情。
由於連年戰爭的影響,不少地方的土地那是大量荒蕪,無人進行耕種,這些地方,需要移民。
另外,受戰亂影響小的地方,又是人多地少,出現了無田可耕的地步,因此,為了中和一下,移民是必要的。
不過,韓辰認為完全沒有必要。
這官憑路引都已經取消了,這人往好處走,水往低處流,那些傢伙,愛去哪裡就去哪裡。
無田可耕的,自然會離開,去其他地方尋找活計,犯不著進行引導。
再說了,這鼓勵人家種地,在韓辰看來,那是根本上的一個錯誤。
他不認可這種。
現在的策略是鼓勵人家經商,而不是鼓勵種地。
這個種地,不需要鼓勵,只要有利益的話,那肯定有人會熱火朝天的種地的。
因此,這個所謂的移民,是沒有必要的。
朱高熾都聽懵了,他覺得自己疏忽了,自己這位老師,對於農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