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季漢演義 > 第197章 風起青萍

第197章 風起青萍(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有了孫皓的橫插一腳。

李驤和司馬遂他們自然也沒有了繼續找事的可能。

這裡再怎麼說也是吳國朝堂,雙方都是來參加孫休的葬禮。

多少還是要賣吳國幾分面子的。

於是從葬禮正式開始到結束,漢魏使者都保持了相當的剋制。

當然,這也少不了孫皓站在中間,一直盯著雙方人馬的緣故。

這讓原本提心吊膽的張布等人不由自主的長出一口氣的同時。

也越發的覺得孫皓此人能力不錯。

葬禮結束之後,緊接著便是確定新君的人選。

所以無論是漢使還是魏使,都沒有立刻離開建業,省得到時候還得再跑一趟。

原本按照正常的流程,當然是大吳太子孫醱繼承大位。

但是在新君的繼承問題上,朝中大臣卻起了分歧。

以張布和濮陽興等人為首的一派認為孫醱的年紀太小了,不適合繼承大統。

雖說魏國使者這次來吳國還帶著誠意來的,想要和吳國罷兵言和。

可是以司馬家的口碑,誰敢把自己的安危全都寄託到對方的身上?

萬一司馬家來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吳國可吃不消!

到時候一個弱小的君主,如何領導大吳對抗北方強大的魏國?

一旦魏國入侵,很難說能不能保全得住吳國江山。

另一半則以吳郡朱氏等世家為首,因為朱皇后出身吳郡朱氏。

所以孫醱登基才能最大程度上的保證朱家等世家的利益。

而且大家覺得現在魏國已經實際意義上的分裂了,根本就沒有能力繼續南下。

壓根就不用擔心魏國入侵。

雙方一個覺得自己在為國家考慮,挑選一個年富力強的國君正是眼下吳國最需要做的事情。

一個覺得自己要站在正統這一邊,明明已經有太子了,為何還要另挑人選?

兩邊誰也說服不了誰,並且還為這件事鬧到了朱皇后面前。

“娘娘,陛下駕崩,原本當以太子繼承大統。”

“然北有強魏對大吳虎視眈眈,西有蜀漢意欲恢復河山。”

“我大吳雖有長江之險,卻也難擋兩面之敵!”

“且交趾多有叛亂,實在是多事之秋。”

“故臣等以為,可否效仿當年長沙桓王之事,於宗室中另擇一賢能主持大局。”

“好保全江東半壁江山!”

張布說的是當年孫策遇刺後,將江東託付給孫權的事。

同樣是雄主英年早逝留下幼子,同樣也是國中人心惶惶。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朱宣在張布話音落下之後,冷哼一聲說道:

“姑母,太子雖然年幼,但卻是陛下正統。國本豈能輕動?”

“況且外有陸抗,丁奉等將,內有臣等輔佐,何愁不能保住大吳江山!”

“臣決不同意左將軍之言!”

朱皇后在聽到張布的話之後,臉上頓時閃過一絲慌亂之色。

但到底是出身吳郡朱氏,還是強作鎮定的說道:

“國家大事,本應順承天意,怎麼能隨意更改。”

“太子本就是國家儲君,雖有些年幼,但有爾等輔佐,將來也必成明主。”

言外之意,不願意讓兒子放棄皇位。

張布和濮陽興見狀,也不好過於逼迫。

況且這件事本就是一個提議罷了。

再說了,陛下臨走前也託孤於自己,讓自己好生輔佐太子。

於是在一番思索後,這件事只能暫且擱置再議。

而在另一邊,返回了驛館的李驤和壽良兩人,卻把門窗緊閉,悄悄地在房間裡說起悄悄話來。

“文舒,我怎麼感覺事情有點不對勁兒啊?”

“偽朝那個司馬遂是不是來和吳國談判媾和的?”

其實根本不用李驤說,壽良也已經察覺到了不對勁兒的地方。

葬禮結束後,魏國使者就已經出入張布和濮陽興兩人的府邸多次。

雖然不知道他們具體交談了什麼。

但也大概能夠推算出來,雙方八成是要媾和。

漢中之戰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讓魏國在實際分裂的同時,也失去了對漢吳兩國壓倒性的優勢。

雖然魏國現在在合肥屯兵鉅萬,隨時都有南下的可能。

目錄
超級藥材大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