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3(第2/3 頁)
財寶,竟將牛輔殺死,並攜其首級獻給呂布。
呂布詢問緣由,從人揭發道:
“胡赤兒謀害牛輔,奪其財寶。”
呂布大怒,當即將胡赤兒處死,隨後領軍繼續前進,與李傕軍馬迎面相遇。
呂布未等敵軍列陣,便躍馬挺戟,揮軍猛衝。
李傕的兵馬無法抵擋,退走五十餘里,在山下紮營,並召集郭汜、張濟、樊稠商議對策。
李傕說道:
“呂布雖驍勇,但缺乏謀略,實不足為懼。”
“我率軍據守谷口,每日與他纏鬥。”
“郭將軍則領兵從背後偷襲,效彭越撓楚之策,鳴金進兵,擂鼓收兵。”
“張將軍與樊將軍各領一軍,分兩路直取長安。”
“呂布首尾難以兼顧,必敗無疑。”
眾人採納其計。
呂布率軍抵達山下,李傕領軍搦戰。
呂布怒不可遏,衝殺而去,李傕假意敗退上山,山上早已佈置弓箭手,箭石如雨而下,呂布軍無法前進。
,!
忽然有人來報郭汜從後方殺到,呂布急忙回軍迎戰,卻只聽鼓聲響起,郭汜軍已撤退。
呂布正欲收兵時,李傕軍又反撲而來,未及應戰,郭汜又從後方殺到。
郭汜軍擂鼓而退,令呂布憤怒難平。
如此連日交戰,呂布被拖得筋疲力盡,欲戰不得,欲止不能,怒氣填胸。
忽然飛馬報來,報告張濟、樊稠兩路軍隊已攻入長安,京城危在旦夕。
呂布急忙回軍救援,卻遭李傕、郭汜追擊,只能一路奔逃,損失大量兵馬。
等呂布趕到長安城下時,敵軍已將城池團團圍住。
呂布數次試圖突圍,但戰事不利,軍士因懼怕呂布的暴躁性情,許多人投降敵軍,呂布心中憂慮不安。
數日後,董卓的餘黨李蒙、王方在城內暗中勾結敵軍,開啟城門。
敵軍四路攻入長安。呂布雖奮力抵抗,但無法阻擋敵軍攻勢,只得率數百騎撤至青瑣門外,向王允喊道:
“局勢已無可挽回,請司徒快上馬,與我一同出關,另尋對策。”
王允卻答道:
“如果能依靠社稷之靈保全國家,那是我的心願。”
“若事不可為,我願以死報國。面對危難苟且偷生,我是絕不會做的。”
“請替我向關東諸公轉達,讓他們以國家為重,努力奮發!”
呂布再三勸說,王允始終不願離去。
不久,各處火光沖天,呂布只得丟下家眷,率百餘騎突圍而出,投奔袁術而去。
李傕、郭汜率軍大肆掠奪。
太常卿種拂、太僕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忠臣皆在國難中殉職。
賊兵將皇宮圍困得愈加緊急,侍臣勸請漢獻帝前往宣平門以平息混亂。
李傕等人遠遠望見皇帝的儀仗,急忙令士兵停住,齊聲高呼“萬歲”。
獻帝倚靠城樓,質問道:
“你們為何未經奏請,就擅自率軍闖入長安?”
“意欲何為?”
李傕與郭汜仰面回答說:
“董太師乃是陛下的社稷重臣,卻被王允無端謀殺。”
“我等此次前來只是為其報仇,並非謀反。”
“只要見到王允,我們便撤軍。”
當時王允正陪在獻帝身旁,聽到此言,上奏道:
“臣所做一切,皆是為了社稷著想。”
“事已至此,陛下不可因眷顧臣一人而誤了國家大事。”
“臣願親自前去見那二賊。”
獻帝徘徊不忍,王允卻毅然從宣平門樓上躍下,大聲喊道:
“王允在此!”
李傕和郭汜拔劍怒喝道:
“董太師何罪之有,竟被你謀害?”
王允答道:
“董卓的罪行,罄竹難書!”
“他罪惡滔天,該殺之日,長安百姓無不歡慶,難道你們沒有聽聞?”
李傕和郭汜辯解道:
“即便太師有罪,我們何罪之有,為什麼不肯赦免我們?”
王允怒罵道:
“逆賊,何須多言!”
“我王允今日雖死,亦無悔!”
二賊怒火中燒,揮劍將王允斬殺於樓下。
史官對此事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