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流民問題被解決(第1/2 頁)
近日,城外的流民越發多了。
可是,臨王依舊沒能解決這個問題,文帝收到了內閣彈劾臨王不作為的奏摺很是生氣。
“臨王!為何流民問題遲遲沒有解決?”文帝在朝堂上質問臨王。
“戶部那裡拿不出那麼多銀子救濟,而流民多了易引發暴亂,所以臣便想著現在最主要的是將流民分散開。”
“但是,分散開也不僅僅是不讓他們聚集,而是要把他們分別安置。”
“考慮到國庫緊缺,拿不出那麼多銀子來修建安置點,所以便想著不如將這些流民分置到周圍的各個縣去。”
“由縣裡給他們劃分田地,安家落戶。讓他們自己修建房屋,而朝廷只需要給他們發放糧食種子,還有少許救濟糧和銀子。”
“只要足夠他們支撐到莊稼成熟,那流民生存問題就得以解決了。”
“考慮到他們的情況,因為才安家落戶,家中自是無餘糧,所以臣想著今年可免除他們的賦稅。”
“而臣這段時間就是到周圍各縣去考察,看看那些縣更適合安置那些流民。”臨王話音剛落,就有人出來贊同臨王的這個想法。
文帝看了眼站在最後面的永安王,因為他官階比較低,所以他站在了最後面。文帝也看不清他現在是什麼表情。
臨王還在等著文帝的誇獎呢!可是一直沒等到上面傳來什麼動靜,他微微抬起頭看向坐在上面的父皇。
“就先按你說的做吧!但是得加快進度。”文帝留下這麼一句就退朝了。
臨王只得了這麼一句話自是有些失落,但是他想著等把流民事情解決了父皇總該滿意了吧!
“永安王,陛下有請。”上朝的官員才散,江德成就來到趙承澤身邊傳話。
趙承澤也沒問什麼,就跟著江德成離開。
臨王才出了太和殿,就看老五跟著父皇身邊的江德成離開。
能讓江德成親自來的,怕是隻有父皇了吧!看來,是父皇又找老五了。
如果有人此時注意臨王的神情,肯定能從臨王眼中看到羨慕。
江德成把趙承澤帶到殿內就離開了。
趙承澤進來就看到文帝在批閱奏摺,他也沒說話,就在一旁安靜的站著。
“你覺得臨王處理流民的方法怎麼樣?”文帝沒抬頭邊批閱奏摺邊開口問道。
屋裡就他和趙承澤兩人,這話自是問的趙承澤。
“挺好的。既解決了流民安置問題,又能給國庫節省不少銀子。”趙承澤語氣淡淡的說道。
其實,這辦法也只是暫時看起來還行。可是真正實施下來肯定是有困難的,那麼大一批人,分到周圍的縣裡無疑就是跟本地的人分田地共享資源。
誰知道那些流民當中有沒有歹人,當地的人肯定是不願接納,對本地人來說那些流民就是一個不可控因素。
而且,對於臨王提出的免除他們今年的賦稅,這無疑只會讓當地民眾更加不滿。
同樣是大昭的子民,憑什麼要求他們本地人繳納賦稅,而這些外來人就不用繳納。
根本不要指望他們會為流民著想,或許本地人會對這些外地流民有同情心,但那是在沒觸及他們利益前提下。
這樣一來,流民的問題根本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而且還會加劇本地人與流民的矛盾。
“那麼如果換做是你呢?你會怎麼做?”文帝抬起頭看向趙承澤詢問道。
趙承澤剛想說我沒什麼想法,但他腦中突然閃過李希那張憤憤不平的臉。
“流民只會越來越多,就算按照臨王說的救濟銀的開支會減少許多,但是一直這麼下去,怕是也不會是筆小的開支。”
“能夠堅持一路流亡到這裡的,大多都是青壯年,婦孺雖有但佔比並不算太多。”
“既是青壯年,何不將他們收入軍營裡。按照北方戰事的情形,後續徵兵肯定是免不了的。”
“讓他們現在就參軍,到哪裡不是為了有口飯吃,上戰場還能掙取功名。”
“讓成年男子參軍,那麼剩下的婦孺孩童就沒多少了,修建一個安置她們的地方根本就花不了多少錢。”
“家中有人參軍的可免除賦稅,有成年男子不願參軍的,既然分到了田地自是依舊要上繳賦稅。但後續若被徵兵了,其家中賦稅便不會再得到免除。”
“而國庫空虛自是要充盈,至於用誰開刀?禮部那幾位怕是早就富得流油了吧。”
“舉辦了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