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倭寇攻朝(第2/2 頁)
一句狄大人出來。
“回老師的話,弟子以為這一戰無論過程如何,我軍獲勝是必然的結果。”
打仗說到底打的不是一場戰役的輸贏,也不單單是誰更能打!
最主要還是看誰的後勤先撐不住!看誰的兵源先補不上!
誰後勤扛不住,誰就輸,就這麼簡單!從古到今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後勤和資源問題。
匈奴猛不猛?有用嗎?照樣被漢朝硬生生兌子兌的幾乎亡族滅種!
縱觀整個漢朝,除了漢武帝時期從自己媳婦嫁妝裡抽出來倆神將卡,把匈奴腦瓜子按泥地裡揍之外。其他的時候戰損比幾乎都是漢>匈奴
可是你能打有個屁用?
出來混要講勢力,講背景!
大漢什麼土地面積、什麼後勤能力、什麼兵源補充能力,你匈奴有什麼?
什麼也沒有,原來是個小癟三!
唯一的優勢也就是打不過就往北邊跑,大漢抓不到而已。
沒關係!我可以輸無數次,你輸一次就要命!
更何況東瀛無論是裝備還是後勤,亦或者是單兵作戰能力,都不可能是大明的對手!
薛虹曾經聽過很多人吹武士刀是冷兵器之王,對此他嗤之以鼻。
練十年武士刀的,都不一定打的過練一年長槍的!
大明這邊吹牛逼的將領都說自己能單刀破槍,結果真上去打沒幾個拎刀的,都tm拿槍上!
而且本朝不是歷史上的大明,隆慶帝也不是萬曆。
這會大明在隆慶帝的努力之下,中興之相早就展現了。
雖然可能撐不起一場大型戰役,但三五萬人規模還是沒問題的。
可薛虹見林如海臉上沒有什麼變化,便試探性問道:“老師可是擔心,有人藉著這個機會作亂?”
林如海嘆息一聲:“雖然陛下勵精圖治,有聖君之相,可說到底我大明沉痾太多了。
不說地方官對朝廷陽奉陰違,還有邊軍的問題。
就單單說四邊那也是遍地豺狼虎豹虎視眈眈。
南邊安南一直不太安穩,聯合幾個小國蠢蠢欲動。
還有南邊土司對朝廷近年來也頗有不滿。
還有北邊,因連年雪災幾乎無法生存,若非陛下開通互市,給了北邊一個活下去的機會,恐怕早就已經兵戎相見了。
再有西邊烏思藏都司,也在太上皇在位期間脫離朝廷的掌控。
還有前段時間江南地區有人假借倭寇之名興事,意壞我大明海貿。
為師總覺得風雨欲來,是多事之秋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