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算來(第2/2 頁)
太雜了,若是一條一條上書,對方能記住學到多少不說,就是信與不信又是一回事。
為了將大明戰敗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只能自己親自上。
……
隆慶帝正回了御書房坐下批閱奏摺沒多久,拿起一本摺子一看,居然是薛虹的摺子,翻開一看,居然是請戰的摺子。
隆慶帝下意識便要將摺子駁回,但轉念一想:“景瑜從來不無的放矢,不若先看看寫了些什麼。”
隆慶帝便收回了御筆,翻看起了摺子。
上面一一陳明的薛虹自薦的原因,以及薛虹能夠起到作用的能力。
“臣本布衣,幸蒙聖上欽點為探花,隆寵恩重,今國家興衰、民族尊嚴繫於此時,雖有危險又何足道哉?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是以,臣請聖上恩准。”
砰的一聲,隆慶帝拍案叫絕。
“好一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真該讓那些膏梁、紈絝看看,什麼叫真正的青年才俊!!
朕本想著先護他一護,待到太子登基後,才是大用之時。
可如今用人之際,朕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傳朕旨意,加詹士府左庶子薛虹為遊擊將軍、兼都糧官、監軍御史,隨軍出征。”(監軍御史,為作者杜撰,負責記錄戰爭經過,出謀劃策,是文職,可以理解類似參謀。)
隆慶帝從來不會給出徵的軍隊設立監軍,因為戰場上變化瞬息萬變,領軍之將沒有絕對的領導權力,是絕對要出事的。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隆慶帝自我認知清醒,他只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做到萬里之外遙控大軍。
別說是隆慶帝,就是把韓信復活,以這個時代的通訊情況,也不可能遙控大軍。那麼做和找死沒區別。
隆慶帝只能做到大的戰略上的部署,下面的戰爭還要放權給區域性戰爭的指揮官。
至此,隆慶帝點兵部侍郎孫承宗為帥,盧象升為先鋒、薛虹為監軍御史、督糧官,發雲南府兵、廣西府兵、四川府兵總計八萬,稱二十萬,往雲南邊境與東籲王朝開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