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整理古籍(第1/2 頁)
# 整理古籍 在古老小鎮的邊緣,有一座飽經滄桑的老宅,青灰色的瓦片層層疊疊,彷彿在低語著往昔的歲月;斑駁的牆壁爬滿歲月的痕跡,猶如一部無聲的史書,默默記載著徐家數不清的故事。徐陽就出生在這座老宅之中,自幼,他便浸潤在一種神秘而莊重的氛圍裡,家中長輩對古籍的珍視,如同守護家族最珍貴的寶藏,那些泛黃書頁散發的墨香,成了他童年記憶中最獨特的味道。 小時候,徐陽常常看到父母在地下室裡忙碌的身影。地下室燈光昏黃,擺滿了陳舊的書架,架子上的古籍層層摞起,有的書頁脆弱得一碰就碎,有的被歲月侵蝕,字跡模糊難辨。父母總是戴著白色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閱、修補,神情專注而虔誠。那時的徐陽尚不明白,這些看似破舊的書籍,為何值得家人如此耗費心血,他只覺得那地下室是個充滿神秘魔力的地方,吸引著他的好奇心不斷蔓延。 每當夏日午後,蟬鳴悠長,徐陽便會悄悄溜進地下室。他踮起腳尖,從書架底層抽出一本畫冊模樣的古籍,畫冊紙張厚實,繪滿奇奇怪怪的圖案——有騰飛於雲海的蛟龍,鱗片栩栩如生;有身披祥瑞之光的麒麟,周身紋路神秘莫測;還有些身著古裝的人物,眉眼間透著說不出的古韻。徐陽看得入迷,小手不自覺地摩挲著書頁,卻不慎扯下一角。他嚇得小臉煞白,心臟狂跳,慌亂地將古籍塞回原位,飛也似的逃出地下室,此後好些天都不敢再靠近,生怕被父母發現。 隨著年歲漸長,徐陽對古籍的興趣愈發濃厚。上學識字後,他開始嘗試解讀古籍上的文字。那些文言文艱澀難懂,像是一道道謎題,卻也激起了他骨子裡不服輸的勁兒。夜裡,做完功課,他便窩在臺燈下,對照字典,逐字逐句鑽研古籍中的語句。遇到實在晦澀的段落,他就跑去請教鎮上退休的老教師,老教師戴著老花鏡,翻著古籍,嘖嘖稱奇:“小陽啊,你家這些古籍可不簡單,都是祖上留下來的寶貝,裡面藏著的學問,夠你琢磨一輩子嘍!”這番話,讓徐陽愈發篤定要深入探究這些古籍的價值。 高考填志願時,徐陽不顧父母勸阻,毅然選擇了古籍修復與文獻學專業。父母雖憂心他日後就業艱難,但見他目光堅定,也只好默許。大學時光,徐陽一頭扎進知識的海洋。圖書館裡,有關古籍的書籍資料被他翻了個遍;課堂上,他積極向教授請教古籍修復的技巧、版本鑑別方法;課餘,他還參加各類古籍修復實踐活動,手指被漿糊黏住、被修補工具劃傷是常有的事,可他從未喊過累。 寒暑假回到老宅,徐陽不再是那個只懂偷看的孩子,而是正式加入父母的古籍整理隊伍。此時,他才真切體會到這項工作的艱鉅。徐家古籍數量龐大,年代跨度從唐宋至明清,內容涵蓋天文地理、醫術藥理、家族史志諸多領域,因儲存不當,不少古籍受潮發黴、蟲蛀鼠咬,慘不忍睹。初次面對破損嚴重的古籍,徐陽心裡直髮怵,手都不知該往哪兒放,生怕稍有不慎,就給古籍造成二次傷害。 父親看出他的緊張,拍了拍他的肩膀,遞上一副新手套:“陽陽,別慌。古籍整理講究的是耐心、細心,咱一步步來。”說罷,父親示範起來,先用軟毛刷輕輕拂去古籍表面灰塵,動作輕柔得如同撫摸嬰兒肌膚;再用特製藥水噴灑,祛除黴斑,藥水比例、噴灑力度都拿捏得恰到好處;最後,針對蟲蛀孔洞,父親取出宣紙、糨糊,裁剪出合適形狀,一點點填補、黏合,修補處平整光滑,與原書頁渾然一體。徐陽看得目不轉睛,暗暗記下每一個步驟。 在父親指導下,徐陽開始獨立修復古籍。他接手的第一本古籍是明代的醫書,書頁泛黃酥脆,邊角殘缺不全,書裡還有不少被蠹蟲鑽出的密密麻麻孔洞。徐陽深吸一口氣,按照流程,先為古籍“沐浴除塵”,軟毛刷緩緩移動,灰塵簌簌落下,他額頭卻沁出細密汗珠,生怕用力過猛。祛黴時,藥水味刺鼻,燻得他眼眶泛紅,卻不敢有絲毫分心,緊盯書頁變化,確保黴斑清除乾淨。到了修補環節,徐陽更是全神貫注,裁剪宣紙時,尺寸反覆比對;塗抹糨糊時,量少而均勻,手指靈活地將修補紙片嵌入孔洞,壓實、撫平。一本醫書修復下來,耗費了他整整一週時間,成果雖不算完美,但看著古籍煥然一新,徐陽心裡滿是成就感。 古籍整理不只是修復破損,版本鑑別同樣關鍵。徐家藏書中有幾套《論語》,看似相同,實則版本各異。徐陽翻閱資料、請教專家,瞭解到不同朝代刻印《論語》在字型、排版、避諱字上大有講究。宋代刻本字型剛勁有力,筆畫粗細分明;元代刻本字型圓潤,多簡體字;明代刻本紙張厚實,避諱皇帝名諱十分嚴格。憑藉這些細微差別,徐陽仔細甄別,為每套《論語》確定年代與版本,還撰寫詳細筆記,記錄版本特徵,以防混淆。 除了技術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