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白話資治通鑑:歷史故事輕鬆懂 > 第112章 隋紀——文帝賞臣殿上爭功

第112章 隋紀——文帝賞臣殿上爭功(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三國前傳跨時空的墨香:秘境之旅未來世界的我回到三國大秦:開局扶蘇被貶,忽悠他造反變身明末公主:無敵諸天原神:開局成為雷神雙子的哥哥穿越柯南:重逢之我的青梅竹馬鎮國小公爺大明鎮南王:開局與太子桃園結義無始皇口諭,不得踏入銀河邊關死而復生我成為幽靈系寶可夢大師古代旱災:官府獻祭美女,我全收唐時風雲之勇者無畏大漢與羅馬絲路長河四方誌保家衛國惡咒極度恐懼綜影視之在眾多世界遊玩大唐:李二別陰我,我是你姐夫異界爭霸:我能召喚神將

在隋朝開皇九年(589 年),隋文帝楊堅在朝堂之上舉行了一場意義重大的賞賜儀式。這一年,隋朝剛剛完成了統一大業,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期的分裂局面,中原大地重歸一統。這一偉大功績的背後,是無數文臣武將的心血與拼搏,他們或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或在幕後出謀劃策,每個人都期待著自己的功勞能得到公正的評判與豐厚的賞賜。

朝堂之上,氣氛莊重而熱烈。隋文帝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皇冠,端坐在龍椅之上,威嚴的目光掃視著群臣。大臣們則整齊地排列在大殿兩側,他們身著朝服,神色各異。有的昂首挺胸,自信滿滿;有的則略顯緊張,不時地整理著自己的衣冠。在大殿的中央,擺放著一堆堆準備賞賜給功臣的財物,有金光閃閃的金銀器皿、色彩斑斕的綾羅綢緞,還有象徵著權力和地位的官印。

隋文帝首先開口,他的聲音洪亮而沉穩,在大殿中迴盪:“朕今日在此,是為了獎賞諸位愛卿在統一大業中的卓越功績。自朕登基以來,歷經數載,幸得各位齊心協力,方有今日之盛世。” 說完,他示意身邊的宦官宣讀賞賜名單。

宦官展開卷軸,開始念道:“韓擒虎,因在渡江戰役中,率五百精兵率先攻入建康城,生擒陳後主,功不可沒,賞黃金千兩、綢緞百匹、加封上柱國……” 韓擒虎聽到自己的名字和賞賜,心中暗自欣喜。他身材魁梧,相貌威武,是隋朝有名的猛將。在滅陳之戰中,他的這一壯舉堪稱傳奇。當他的軍隊如神兵天降般出現在建康城下時,陳朝守軍驚慌失措,而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破防線,直搗皇宮。想到這裡,他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上前一步,跪地謝恩:“陛下聖明,臣定當繼續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然而,還沒等韓擒虎回到佇列中,大殿中就傳來了一個聲音:“陛下,臣以為此賞賜有失公允!” 眾人紛紛側目,原來是賀若弼。賀若弼身材修長,面容剛毅,眼中透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他向隋文帝行了一禮,接著說道:“陛下,臣在滅陳之戰中,同樣戰功赫赫。臣在長江北岸屯兵多年,佯裝攻打陳國,使陳軍疲於奔命,為我軍渡江創造了有利條件。之後,臣親率大軍渡江,與敵軍多次激戰,殺敵無數。為何臣的賞賜卻不如韓擒虎?”

隋文帝微微皺眉,他深知賀若弼所言非虛。賀若弼在對陳作戰的戰略謀劃和軍事行動中確實有著非凡的表現。在渡江之前,他用計謀迷惑陳國軍隊,讓他們誤以為隋朝大軍隨時會從多處渡江,從而分散了兵力。渡江之時,他面對陳國的頑強抵抗,指揮若定,率領大軍衝破敵軍防線,為隋朝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時,朝堂上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韓擒虎聽到賀若弼的話,心中不悅,他反駁道:“賀若弼,你雖有功勞,但我可是親手擒獲了陳後主,這是滅陳之戰的關鍵。若不是我,陳朝或許還會負隅頑抗。” 賀若弼冷笑一聲:“若無我前期的戰略佈局,你如何能如此輕易地攻入建康?恐怕還在長江邊苦戰呢!”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也開始竊竊私語。

這時,一位老將站了出來,他是高熲。高熲在隋朝的建立和統一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深受隋文帝的信任。他清了清嗓子,說道:“陛下,兩位將軍都有大功,但賞賜之事,確實需要慎重。韓將軍的功績在於直搗黃龍,迅速結束了戰爭;賀將軍的功勞則在於長期的戰略謀劃和軍事行動,為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隋文帝點了點頭,他心中也在權衡。

高熲繼續說道:“陛下,臣以為,除了韓、賀二位將軍,還有眾多將士在戰爭中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如在後勤保障方面,有許多官員不辭辛勞地籌集糧草、運送物資,確保了前線的供應。還有那些在各地作戰的將領們,他們雖然沒有韓、賀二位將軍這般耀眼的功績,但也為統一大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隋文帝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在戰爭期間,那些忙碌在後方的官員們。他們日夜操勞,組織百姓收割糧食,然後透過水路和陸路將糧草運往戰場。在運輸過程中,還要面對惡劣的天氣、崎嶇的道路和可能的敵軍襲擊。有的官員甚至為了保證糧草的安全,不惜以身犯險,與敵人戰鬥。而那些在各地作戰的將領們,他們有的在邊境抵禦著其他勢力的侵擾,有的在平定地方叛亂,為隋朝的穩定和統一默默奉獻。

就在隋文帝思考之際,一位負責後勤的官員壯著膽子說道:“陛下,臣等在後方雖無戰功,但也盡心盡力。在籌集糧草時,臣等走遍各地,勸說百姓繳納賦稅,還要組織運輸。途中多次遭遇敵軍偷襲,損失

目錄
三國:馬踏洛陽,何皇后驚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