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月照征程,小組初成(第2/3 頁)
遮擋而停止閃耀。我們要用文字告訴世人,即使身處黑暗,也不能忘記心中的光明與希望。每一個文字都是我們的戰士,每一篇作品都是我們的戰歌,我們要為這片土地上受苦受難的人們而戰,為我們心中的文學理想而戰!我們要像勇敢的海燕,在暴風雨中振翅高飛,用我們的文字衝破黑暗的束縛,迎接黎明的曙光!”
在李雲的鼓舞下,文學社的成員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們繼續創作,不斷探索文學的邊界,用更加深刻、真實的作品回應著外界的質疑。他們深入到小城的各個角落,與百姓交談,瞭解他們的生活疾苦,將這些真實的故事融入到作品中,讓文學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仿若賦予了文字鮮活的靈魂,使其在紙張上跳躍、舞動,講述著人間的悲歡離合。
他們遇到了一位老工匠,老人的雙手佈滿了厚厚的老繭,那是歲月和勞作留下的痕跡,如同古老的樹皮,粗糙而堅韌。他向成員們講述了自己如何在戰爭中失去了心愛的徒弟,徒弟那年輕而充滿活力的生命,就像一朵尚未完全綻放就被暴風雨摧殘的花朵,凋零在戰火之中。老人的眼中滿是悲傷和無奈,這深深觸動了文學社成員們的心絃,他們將老人的故事寫入作品,文字中飽含著對戰爭的控訴和對生命的惋惜,仿若用淚水和心血書寫而成,讓讀者感同身受。
又有一次,他們結識了一位年輕的母親,她的丈夫被徵去當兵,生死未卜,她獨自帶著年幼的孩子,生活的重擔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但即便如此,她依然堅強地面對生活,眼中閃爍著母愛的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孩子的世界。文學社成員們從這位母親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堅韌與偉大,將她的故事化作文字,筆下的文字充滿了溫暖與力量,仿若春日暖陽,驅散了人們心中的陰霾,讓讀者感受到了在黑暗中依然存在的希望之光。
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文學社的理念和作品,他們決定舉辦一場文學朗誦會。成員們四處奔走,尋找合適的場地,邀請更多的人來參加。在籌備的過程中,他們遭遇了諸多困難。場地的主人起初並不願意將場地借給他們,擔心會惹來麻煩,對他們的請求百般推脫,如同緊閉的大門,將他們拒之門外。但成員們沒有放棄,他們多次誠懇地與場地主人溝通,講述文學在亂世中的重要性,終於打動了對方,場地的問題得以解決。
接著,他們又面臨著宣傳的難題。由於資金有限,他們無法進行大規模的宣傳活動,只能自己動手製作海報,然後在小城的大街小巷張貼。他們用簡陋的畫筆和紙張,精心繪製出一幅幅充滿感染力的海報,每一筆每一劃都傾注著他們對文學的熱愛和對這次朗誦會的期待。然而,張貼海報的過程也並不順利,有些人對他們的行為不理解,甚至將海報撕掉,認為在這個時候舉辦文學朗誦會是不合時宜的。但成員們沒有氣餒,他們默默地重新張貼,繼續努力宣傳。
終於,文學朗誦會在一個月圓之夜如期舉行。月光灑在簡陋的舞臺上,彷彿為這個特殊的夜晚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臺下坐滿了前來聆聽的人們,有文人雅士,也有普通百姓,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文學社的成員們依次上臺,朗誦自己的作品。他們的聲音或激昂,或低沉,或婉轉,充滿了情感和力量,如同靈動的音符,在夜空中飄蕩,傳入每一個聽眾的耳中,打動著他們的心靈。
一位成員朗誦了一首關於戰爭中兄弟情的詩歌,詩中描述了兩位士兵在戰場上相互扶持、不離不棄的故事,他們的情誼如同鋼鐵般堅固,即使面對死亡的威脅,也從未動搖。朗誦者的聲音飽含深情,眼中閃爍著淚光,讓聽眾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情感,許多人不禁為之動容,眼中也泛起了淚花。
還有一位成員講述了一個關於難民的故事,透過細膩的文字和生動的講述,展現了難民們在戰爭中的苦難生活以及他們對和平的渴望。臺下的聽眾們靜靜地聆聽著,他們的臉上露出了同情和悲憤的神情,對戰爭的殘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整個朗誦會持續了幾個小時,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斷。這次朗誦會不僅讓更多的人瞭解了月光文學社,也讓文學的力量在小城中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它如同星星之火,點燃了人們心中對文學的熱愛和對和平的嚮往,為這個黑暗的時代帶來了一絲溫暖和希望。
此後,文學社的成員們更加努力地創作和推廣文學作品。他們積極與其他地區的文人交流,透過書信往來,分享彼此的創作心得和對時代的感悟。儘管郵路時常受阻,信件有時會在途中遺失或延誤,但他們從未停止交流的步伐,如同執著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